[实用新型]电池模组以及供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536831.6 | 申请日: | 2021-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06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507 | 分类号: | H01M50/507;H01M50/509;H01M50/516;H01M50/583;H01M50/588;H01M50/593;H01M50/258;H01M50/2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王卫忠 |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发区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以及 供电 装置 | ||
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池模组以及供电装置,包括隔离板、多个汇流排以及多条电连接线,隔离板绝缘间隔于多个汇流排与多个电芯之间,且隔离板包括多个过线孔,各个过线孔分别对应露出各个电芯的电极接线点;电连接线分别由各个电芯的正极接线点以及负极接线点引出,连接至对应的汇流排;多个汇流排平行排列,最外侧的两个汇流排分别正极引出汇流排以及负极引用汇流排,中间的汇流排均为桥接汇流排。通过汇流排与电连接线组成电芯间的电联接线,电连接线与电芯更便于连接与拆换,且不需要较大能量的焊接,所以不会造成电芯内部损伤,同时可以更便利的维修与更换。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以及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及锂离子电池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大,对锂电池的容量性能及安全性的追求也随之不断的提高,目前绝大部分的大容量的锂电池,都是由单颗电芯或多个电池组组成,而电芯与电芯之间在组合成电池模组时是通过将正极与正极连接在一起,负极与负极连接在一起,也有正负极并串联工艺使之进行封装(PACK)组合,将几个或者多个电芯组成一个电池模组或电池包在封装(PACK)生产过程时,电芯与电芯之间借用电芯的正极导体传输、负极导体传输。采用相互交错的连接工艺方式,进行单个镍片(或称为汇流排)或者整版电池模组大小的镍带进行电阻脉冲焊接,实现电芯与电芯之间的串并联合成,满足电池模组的大功率设计及电流通过镍片或者镍带进行相互传输,从而进行充放电工作。
然而以现有结构进行镍带与电芯焊接时,普通的电阻焊接或其他焊接均需较大能量,且为了保证充分的电接触还需更大能量,易造成电芯内部损伤,且不便于维修与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池模组结构中普通汇流条焊接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以及供电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隔离板、多个汇流排以及多条电连接线,其中:所述隔离板绝缘间隔于多个所述汇流排与多个电芯之间,且所述隔离板包括多个过线孔,各个所述过线孔分别对应露出各个所述电芯的电极接线点;所述电连接线分别由各个所述电芯的正极接线点以及负极接线点引出,连接至对应的所述汇流排。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多个所述汇流排最外侧的两个汇流排分别正极引出汇流排以及负极引用汇流排,中间的所述汇流排均为桥接汇流排。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多条所述电连接线为过电流熔断的导体。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多条所述电连接线为直径大于或等于0.3mm的铝丝。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各个所述汇流排为铝条,所述汇流排厚度为T,所述汇流排宽度为W,其中,T≥0.1mm,且W≥0.2mm。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隔离板的过线孔包括正极过线孔以及负极过线孔,所述正极过线孔与所述负极过线孔的形状不同。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多个所述电芯排列为多排,且相邻两排所述电芯间错位摆放,多个所述汇流排为波浪形延伸的导体。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各个所述电芯为圆柱形电芯,其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其负极连接点与正极连接点均位于第一端;各个所述电芯以所述第一端连接于多个所述汇流排。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还包括集成电路板,位于各个所述汇流排端部的一侧,所述集成电路板通过多条所述电连接线分别连接于各个所述汇流排。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多个分别卡接固定各个所述电芯第一端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多个分别卡接固定各个所述电芯第二端的第二定位槽;多个所述电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以及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汇流排外还贴附有第一盖板,各个所述电芯的第二端外还贴附有第二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368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边压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挂锁本体的精密全自动钻孔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