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穿戴喉声测漏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532963.1 | 申请日: | 2021-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65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邱逸红;罗建伟;许冬妮;卢桠楠;严永香;黄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喆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徐佳慧 |
| 地址: | 51003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穿戴 喉声测漏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可穿戴喉声测漏器,包括测漏器本体和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漏器本体两端设置为连接块,在测漏器本体内设置有蓄电池、控制模块、声音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并在测漏器本体外侧设置有喇叭,所述的佩带设置在连接块上。本实用新型将喉声测漏器设置为穿戴式结构,方便患者佩戴,在测漏器本体设置有声音传感器,能够对手术患者拔出气管导管后是否漏气进行监测,并经过喇叭将监测到的声音放大,便于医生根据监测结果做出是否对患者进行拔出气管的决定,另外,本吼声侧漏器相较于气体监护仪制作成本低廉,降低患者的负担,还可以援助非洲、南美洲那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帮助他们提高医疗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可穿戴喉声测漏器。
背景技术
在气管内全身麻醉骨科患者颈椎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前、ICU长期上机病人等手术患者在拔掉气管前、耳鼻喉外科气管手术、气管内全身麻醉术中测漏预防气管导管脱出、喉罩漏气监测,需要对患者的声道进行检测,气管导管气囊抽气后,一般会产生漏气现象,证明患者的喉部、气管没有水肿,可以正常拔除气管导管,如果没有声音产生,可能存在水肿压迫作用,这种情况就不能将气管导管拔除,需要等喉部、气管水肿消退后才能拔除气管导管。现有的方式多为医生凭借经验来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拔除气管导管,这就存在着不能拔除气管导管而强行拔除气管导管的情况发生,对患者带来其他医疗隐患,增加患者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术后患者喉部声音进行监测、不便于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做出是否拔除气管导管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对患者喉部声音进行监测、便于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做出是否拔除气管导管决定的新型可穿戴喉声测漏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可穿戴喉声测漏器,包括测漏器本体和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漏器本体两端设置为连接块,在测漏器本体内设置有蓄电池、控制模块、声音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并在测漏器本体外侧设置有喇叭,在测漏器本体设置有声音传感器,能够对手术患者拔出气管导管后是否漏气进行监测,并经过喇叭将监测到的声音放大,便于医生根据监测结果做出是否对患者进行拔出气管的决定,所述的佩带设置在连接块上,通过佩带便于将测漏器佩带在患者颈部,使声音传感器对患者后的漏气声音进行监测,便于医生根据监测结果做出是否对患者进行拔出气管的决定。
优选地,所述的测漏器本体内表面设置为防护层,通过防护层能够对患者颈部起到保护作用。
优选地,所述的蓄电池、控制模块、声音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喇叭之间通过连接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佩带上设置有连接带,通过连接带能够将两条佩带连接在一起,提高测漏器在患者颈部上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的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无线与智能手机连接,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便于将要声音传感器监测多少毫升漏气传导过来的音量是多大,控制模块转换后成数字后经过数据传输模块传输到智能手机上,便于医生根据监测结果做出判断。
优选地,所述的声音传感器设置在测漏器本体两端内,并将测漏器本体两端的声音传感器设置为上中下三层结构,将声音传感器设置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使声音传感器能够对患者喉部进行全面监测,提高监测结果的精准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喉声测漏器设置为穿戴式结构,方便患者佩戴,在测漏器本体设置有声音传感器,能够对手术患者拔出气管导管后是否漏气进行监测,并经过喇叭将监测到的声音放大,便于医生根据监测结果做出是否对患者进行拔出气管的决定,另外,本喉声侧漏器相较于气体监护仪制作成本低廉,降低患者的负担,还可以援助非洲、南美洲那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帮助他们提高医疗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意声音传感器在测漏器本体上的分布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未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329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