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多级生态坝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30655.5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10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程;奚姗姗;马永春;李中玉;阮慧林;汪向阳;王猛;孙玉童;夏明升;穆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00 | 分类号: | E02B7/00;C02F9/1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娄岳 |
地址: | 23004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多级 生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多级生态坝,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前置模块,该前置模块用于稳定坝体并对水体进行初步的过滤和净化;净化模块,该净化模块包括采用间隔式过水连接且内置有填料的第一填充层、第二填充层、第三填充层,每个填充层内均设置有曝气装置;以及蓄水模块,所述蓄水模块包括钢筋混凝土块以及埋设在该钢筋混凝土块内的若干道排水管。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多级生态坝针对进行水体的净化、生态水体的蓄水以及生态坝体的稳定进行分层处理,保证了生态坝的稳定性、净化效果以及蓄水效果,更加高效的净化方式增强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削弱水体污染带来的水质恶化现象,每个模块也可以进行对应填料的更换,延长使用期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蓄水和污染治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多级生态坝。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量小型河道以及水系支流存在丰水期水体水质稍好并且水体流量丰富,但是枯水期水体水质急转而下并且水体流量减少甚至断流的情况,主要为外来污染源持续入水,自然降雨或者汇入水量减少从而导致对原有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久而久之,河道水体长期存在此类情况后水体逐渐恶化,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所以,对小型河道及支流水体的简易、高效、稳定的处理措施是有必要的。
现有生态坝技术大多是利用微生物填料进行净化水质或直接对水质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吸附,但是大部分停留时间短,对水体的净化效果不明显;而且部分技术使用填料或纤维材料存在定期更换的问题,使用后需要长期安排人员进行运营维护,并且更换或者清洗材料较为不便;同时部分技术存在抗冲击能力弱的问题,对突发型的短时强降雨导致的水位上涨存在冲毁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稳定性高且具有净化效果及蓄水效果的生态坝,降低运维成本,增加使用期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化多级生态坝,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
前置模块,该前置模块用于稳定坝体并对水体进行初步的过滤和净化;
净化模块,该净化模块包括采用间隔式过水连接且内置有填料的第一填充层、第二填充层、第三填充层,每个填充层内均设置有曝气装置;以及
蓄水模块,该蓄水模块包括钢筋混凝土块以及埋设在该钢筋混凝土块内的若干道排水管。
优选地,所述前置模块包括网笼以及填充在所述网笼内的卵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填充层与第二填充层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二填充层与第三填充层的下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填充层、第二填充层、第三填充层内的填料依次分别采用生态陶粒、火山岩和生物填料,所述填料通过若干个独立的镀锌网笼装填后再放置在各填充层内。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陶粒的粒径为2-5cm,火山岩的粒径为3-10cm,生物填料采用聚氨酯材料。
优选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块的高度低于第三填充层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生态坝的顶部还设置有景观层。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多级生态坝针对进行水体的净化、生态水体的蓄水以及生态坝体的稳定进行分层处理,保证了生态坝的稳定性、净化效果以及蓄水效果,更加高效的净化方式增强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削弱水体污染带来的水质恶化现象,每个模块也可以进行对应填料的更换,延长使用期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镀锌网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置模块;2、净化模块;21、第一填充层;22、第二填充层;23、第三填充层;24、曝气装置;3、蓄水模块;4、景观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306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牵引车的雨刮器
- 下一篇:研磨安全瓶盖一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