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耳部压疮吸氧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30165.5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24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绘聚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1000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部 吸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耳部压疮吸氧管,包括通氧管和复合海绵套,所述通氧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后部吸氧管,所述后部吸氧管的前端设置有鼻氧管,靠近所述鼻氧管的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复合海绵套,且所述复合海绵套套设在所述后部吸氧管的外侧,且所述复合海绵套的外侧设有拉链槽,且所述拉链槽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拉链,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保护耳部皮肤,避免出现压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氧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耳部压疮吸氧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氧管通过套设在使用者的耳后,来起到定位吸氧管的作用,但是患者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头部的转动或者上半身的活动,都会导致佩戴的吸氧管从头部脱落,从而使得吸氧无法正常进行,此外,吸氧管的反复脱落会使使用者的脸部皮肤和耳部皮肤受到反复的摩擦,造成相应部位皮肤的红肿和溃烂;另外,对于某些需长期使用吸氧管的病人来说,吸氧管长时间压迫脸部和耳部的皮肤,会造成使用者局部的皮肤溃烂,给病人带来新的痛苦。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防耳部压疮吸氧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耳部压疮吸氧管,包括氧气瓶、通氧管和复合海绵套,所述氧气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氧气瓶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力表,靠近所述压力表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氧气出口,所述氧气出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氧管,所述通氧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后部吸氧管,所述后部吸氧管的前端设置有鼻氧管,靠近所述鼻氧管的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复合海绵套,且所述复合海绵套套设在所述后部吸氧管的外侧,复合海绵套的外侧设有拉链槽,且所述拉链槽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拉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复合海绵套设有三个,且所述复合海绵套的长度范围为3CM-5CM,宽度为0.5CM-1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复合海绵套的两端分别设有魔术带,且所述魔术带的两端分别粘合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复合海绵套的内部设有海绵层,且所述海绵层的内部呈网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复合海绵套的内部设有纳米纤维层,且所述纳米纤维层设置在所述海绵层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复合海绵套的内部设有尼龙保护层,且所述尼龙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纳米纤维层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复合海绵套的内部设有防水布料层,且所述防水布料层设置在所述尼龙保护层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复合海绵套设有三个复合海绵套可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这样整体形成的复合海绵套就可以方便弯曲以及变形,从而更能适应耳部外轮廓的弯曲佩戴了,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压疮形成,复合海绵套的两端分别设有魔术带,且魔术带的两端分别粘合连接在一起,通过在复合海绵套的两端分别设有魔术带是为了锁定海绵套的两端收紧位置,该收紧位置的确定有利于调整海绵套的位置,帮助病人自动调整海绵套以适应耳朵的佩戴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耳部压疮吸氧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耳部压疮吸氧管的A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耳部压疮吸氧管的复合海绵套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耳部压疮吸氧管的复合海绵套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耳部压疮吸氧管的复合海绵套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301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心肺复苏一体化自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穿戴式田间育种智能采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