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29020.3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52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徐贤强;何东;姜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9F9/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朱阳波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源 移动 终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背光源包括:下增光片,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增光限位结构;灯胶,灯胶上设置有对应增光限位结构的固定结构;胶框,胶框上设置有对应增光限位结构的卡持结构;其中,增光限位结构与固定结构粘接,且增光限位结构与卡持结构卡接。通过在下增光片长度方向的一端上设置增光限位结构,在灯胶上设置对应的增光限位结构的固定结构,并且胶框上设置卡持结构,通过增光限位结构和固定结构,实现下增光片与灯胶粘接,通过卡持结构和增光限位结构,实现下增光片与胶框卡接,最终实现背光源的下增光片与灯胶和胶框的同时固定,有效的防止下增光片在背光源中出现位移,保障背光源的显示效果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背光技术的逐渐发展,对背光源的显示效果要求也同步升高,其中背光源的显示亮度,就是对背光源显示效果要求的其中之一。但是现有背光源在组装光源的时候,为了辅助固定所述光源,通常设置一灯胶,进而通过灯胶辅助固定所述光源,避免光源在后续工艺过程中出现位移,而影响所述背光源的显示效果;
但是,现有灯胶结构通常为全封口结构,造成所述灯源(如LED芯片) 发出的部分光线被所述灯胶吸收,造成光线损失,进而影响所述背光源的显示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缺陷与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源中亮度损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背光源,其包括:
下增光片,所述下增光片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增光限位结构;
灯胶,所述灯胶上设置有对应所述增光限位结构的固定结构;
胶框,所述胶框上设置有对应所述增光限位结构的卡持结构;
其中,所述增光限位结构与所述固定结构粘接,且所述增光限位结构与所述卡持结构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还包括若干LED芯片,所述胶框对应所述增光限位结构的一端沿宽度方向上还设置有若干U形灯位,所述LED芯片设置于所述U形灯位中;
所述增光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凸齿、第二限位凸齿以及若干增光凸齿;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凸齿和第二限位凸齿设置于所述下增光片宽度方向的两端上,所述增光凸齿间隔设置于所述LED芯片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灯胶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处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限位凸齿粘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二限位凸齿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持结构包括:
第一卡持槽,所述第一卡持槽沿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U形灯位的一侧;
第二卡持槽,所述第二卡持槽沿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U形灯位的另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自所述第一卡持槽中伸出,所述第二固定件自所述第二卡持槽中伸出,且所述第一限位凸齿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持槽中,所述第二限位凸齿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持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灯胶设置有对应所述U形灯位的U形胶位,且所述LED 芯片的发光面朝向所述U形胶位的缺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还包括:
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和扩散片;
所述下增光片设置于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290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感应电路及电器设备
- 下一篇:LED智能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