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反插加高型简牛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527783.4 | 申请日: | 2021-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11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包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维康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13/64;H01R13/4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郭春远 |
| 地址: | 21534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反 加高 型简牛 连接器 | ||
一种防反插加高型简牛连接器,一体式简牛塑胶体(4)由后部的后嵌壳(48)和固定在后嵌壳(48)前侧中部端面上的端子前接座(45)构成,后嵌壳(48)内部有后端开放的端子接触后腔(44),四方端子(1)两端分别伸出前接座(45)的前后端面,后嵌壳(48)正面中部开有卡锁透孔(47),在卡锁透孔(47)边缘即后嵌壳(48)正面后端边缘向后嵌壳(48)后端面中部突出固定由弹性铰接结构的防呆口卡锁(41);保持产品接触功能;生产效率高,便于提高连接器与PCB的连接强度。能够适应不同高度尺寸及不同的pin数要求,同时一体化塑胶固定结构,有利于自动化快捷生产,彻底解决目前产品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线路连接装置的结构改进技术,属于电器连接领域,尤其是防反插加高型简牛连接器。
背景技术
简牛是一种插入PCB板上后可以连接相应规格IDC排线的用来传输控制信号和弱电流的连接装置,通常为四方型塑胶插座和若干排列整齐的方形针组成。简牛底部与PCB板接触面有时设计为SMT贴片式或DIP直插180゜。
已公开有关简牛改进结构专利申请较少。中国专利申请201820145014.6公开一种加高型简牛,包括简牛母座和简牛插针,所述简牛母座包括下母座、加高母座和上母座,所述加高母座通过螺母固定在下母座和上母座之间,所述简牛插针设置在简牛母座内部,所述上母座为内设空腔,并在四边中部设置有方形开口,所述加高母座由聚对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材料制成,所述加高母座内部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位置和简牛插针相对应。
中国专利申请201911238632.0公开一体式加高型带定位针简牛连接器,简牛连接器包含基座和多个成排地安装在基座上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导电端子包含:电接触部、过渡连接部、以及焊接脚,基座包含截面呈“回”字形的基座本体,基座本体上设有端子安装部,端子安装部与基座本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呈“口”字形的插接槽,端子安装部上设有用于定位电接触部的定位孔,使得导电端子整体地排列在插接槽内,端子安装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电接触部相互平行的定位针,定位针的朝向和电接触部的朝向相反;在端子安装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电接触部相互平行的定位针。
目前常规加高型简牛连接器产品采用分体式设计,如附图1所示,不管高度尺寸是多少,都是用一个简牛塑胶加上另外一个独立塑胶与四方端子来组合生产,第一步即将独立塑胶与四方端子用自动化设备组装在一起,成为如图半成品,第二步即将独立塑胶与四方端子组装好的半成品以手工或半自动设备的方式,与简牛塑胶组装在一起,形成最终的成品;无法用全自动设备生产,只能先用一个独立塑胶与四方端子组装好后,再手工或半自动设备与简牛塑胶组装,组装工序多,生产效率低下;生产组装过程,上板焊接后,因为焊接高温的关系,造成最上面一层的简牛塑胶与端子的保持力下降,板对板组合对插时,上层简牛塑胶很容易因为对插的力量导致下滑,造成产品接触出现功能性问题;导致装配时工艺复杂,成本高,而且产品品质不稳定,使用可靠性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防反插加高型简牛连接器,能够适应不同高度尺寸及不同的pin数要求,彻底消除因焊板高温造成塑胶保持力不足而使简牛塑胶下滑的问题,同时一体化塑胶固定结构,有利于自动化快捷生产,彻底解决目前产品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防反插加高型简牛连接器,包括一体式简牛塑胶体和四方端子;一体式简牛塑胶体由后部的后嵌壳和固定在后嵌壳前侧中部端面上的端子前接座构成,后嵌壳内部有后端开放的端子接触后腔,四方端子两端分别伸出前接座的前后端面,而且,后嵌壳正面中部开有卡锁透孔,在卡锁透孔边缘即后嵌壳正面后端边缘向后嵌壳后端面中部突出固定由弹性铰接结构的防呆口卡锁;在后嵌壳背面突出固定有至少一道与四方端子伸展方向相同的导棱。
尤其是,端子前接座与后嵌壳均为矩形块,端子前接座的前端面边缘四周露出后嵌壳后端面边缘。
尤其是,四方端子后端伸出到端子接触后腔至少二分之一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维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维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277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