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弯折引线式超薄二极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522847.1 | 申请日: | 2021-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03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孙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众联慧合(天津)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49 | 分类号: | H01L23/49;H01L29/861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李晶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线 超薄 二极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弯折引线式超薄二极管,由二极管本体及封装在二极管本体外部的封装体构成,所述的二极管本体包括二极管芯片、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及芯片支撑区,所述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左右相对设置,在第二引脚的左端成型有芯片支撑区,在芯片支撑区上设置有二极管芯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引脚上一体成型有引线极片,该引线极片向第一引脚的上端水平折弯,并从其根部依次成型有第一水平段、第一倾斜段、第二水平段、第二倾斜段及第三水平段,所述的第三水平段焊接在二极管芯片上。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具有封装效率高、成本低、方便操作、防溢胶、易于实现的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弯折引线式超薄二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极管,特别是一种弯折引线式超薄二极管。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半导体技术的进步,二极管从轴向的插件型二极管发展到弯脚型贴片二极管,再到平脚型贴片二极管。电子产品逐渐向小型化发展,近几年来超薄平脚型贴片二极管爆发式增长,逐渐取代传统型二极管。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平脚型二极管主要有三种封装焊接结构,分别为连接片焊接结构(clip bonding)、打线焊接结构(wire bonding)以及双引线框架焊接结构(double leadframe),其中连接片焊接结构的应用最为广泛。
连接片焊接结构一般需要先制造带连接片的引线框架,然后每次一个或数个将连接片从框架上冲切下来,再将冲切的连接片吸取放置到芯片引线框架上进行焊接,由于单个二极管的体积较小,吸取、焊接起来较为困难;打线焊接结构需要金线或其它金属线,且不宜通过大电流;双引线框架焊接结构需要增加引线框架数量,使用石墨舟焊接才可以保证焊机品质。相对而言,以上三种结构都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封装效率高、成本低、方便操作、易于实现的弯折引线式超薄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弯折引线式超薄二极管,由二极管本体及封装在二极管本体外部的封装体构成,所述的二极管本体包括二极管芯片、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及芯片支撑区,所述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左右相对设置,在第二引脚的左端成型有芯片支撑区,在芯片支撑区上设置有二极管芯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引脚上一体成型有引线极片,该引线极片向第一引脚的上端水平折弯,并从其根部依次成型有第一水平段、第一倾斜段、第二水平段、第二倾斜段及第三水平段,在第一水平段的右侧向上倾斜折弯有第一倾斜段,在第一倾斜段的右侧水平折弯有第二水平段,在第二水平段的右侧向下倾斜折弯有第二倾斜段,在第二倾斜段的右侧水平折弯有第三水平段,所述的第三水平段焊接在二极管芯片上。
而且,在所述的第一引脚与引线极片之间一体成型有连接片,在该连接片上设有弯折线,所述的引线极片沿着该弯折线向上180°弯折,连接片折弯后在第一引脚处形成一个断面,该断面为防溢胶断面。
而且,在所述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相对一侧的端面下方均设有抓胶缺口,该抓胶缺口所成的角为尖角结构。
而且,所述的封装体由环氧树脂注塑成型。
而且,所述引线极片的厚度小于第一引脚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弯折引线式超薄二极管,通过将第一引脚与引线极片设计为一体,在加工时只需折弯即可,不需要额外的连接片,或金属线,或第二个引线框架,避免了机械手不方便操作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成型效率,具有很好的成本优势。
2.本弯折引线式超薄二极管,通过防溢胶断面的设计,使得在二极管本体成型后的环氧树脂注塑工艺中,此断面能阻挡环氧树脂的流动渗透,阻止产品引脚区产生溢胶,防止产品的不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众联慧合(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众联慧合(天津)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228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像素近远光透镜模组
- 下一篇:一种多芯片并联功率模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