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木结合模板拼装固定的锁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20127.1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29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樊守乾;孙虎平;张玉斌;吴锋;孙胜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七局总承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E04G17/06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赵继福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结合 模板 拼装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钢木结合模板拼装固定的锁扣装置,包括位于一个模板背楞左侧的第一锁扣体、位于另一个模板背楞右侧且与第一锁扣体相配合的第二锁扣体、用于使第一锁扣体和第二锁扣体固定且使第一锁扣体和第二锁扣体将两个模板背楞夹紧的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第一锁扣体和第二锁扣体的设置,能够适用不同背楞尺寸的钢木结合模板,适用范围广,现场安装及拆除方便,施工省时省力,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能够多次周转使用,间接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木结合模板拼装固定的锁扣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对于有外观要求的小型构筑物,一般采用钢木结合模板,既满足外观要求,又能减轻模板重量,降低施工成本,目前国内钢木结合模板在拼装过程中,仍沿用钢模板拼装的工艺,拼装时主要通过在模板四周的型钢背楞预留螺栓孔,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传统工艺上的钢木结合模板的螺栓连接要求模板在制作过程中提前在模板四周的背楞上预留螺栓孔,工艺较为繁琐,且模板在安装及拆除过程中,由于需要螺栓孔位较多,施工中螺栓安装及拆除作业需花费大量的人力及时间,螺栓一旦生锈容易出现拧不紧,损坏等情况,影响模板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不同背楞尺寸的钢木结合模板且现场安装及拆除方便的用于钢木结合模板拼装固定的锁扣装置,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不同背楞尺寸的钢木结合模板且现场安装及拆除方便的用于钢木结合模板拼装固定的锁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钢木结合模板拼装固定的锁扣装置,包括位于一个模板背楞左侧的第一锁扣体、位于另一个模板背楞右侧且与第一锁扣体相配合的第二锁扣体、用于使第一锁扣体和第二锁扣体固定且使第一锁扣体和第二锁扣体将两个模板背楞夹紧的固定机构。
所述第一锁扣体包括位于水平方向且开口向右的套筒、位于与套筒的左侧且与套筒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爪体、位于套筒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的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的中心轴线位于水平方向。
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两个,两个第一固定孔分别位于套管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且相对应。
所述第二锁扣体包括位于水平方向的且与套筒相配合的套杆、位于套杆的右侧且与套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爪体、穿过套杆且前后两侧与外界连接的第二固定孔,第一爪体和第二爪体对称设置,第二固定孔的中心轴线位于水平方向。
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相对应。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固定块、与固定块的后表面固定连接的挡板,固定块的横截面为楔形。
所述第一爪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设有第一凹槽,第二爪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设有第二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第一锁扣体和第二锁扣体的设置,能够适用不同背楞尺寸的钢木结合模板,适用范围广,现场安装及拆除方便,施工省时省力,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能够多次周转使用,间接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锁扣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锁扣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A-A方向的剖面图;
图6为B-B方向的剖面图;
图7为C-C方向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七局总承包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七局总承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201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