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钉枪专用悬挂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518355.5 | 申请日: | 2021-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10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波;李伟明;莫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C7/00 | 分类号: | B25C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卢业强 |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钉枪 专用 悬挂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钉枪专用悬挂支架,包括框架和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底部左右两侧的左固定件和右固定件,所述左固定件可拆卸式旋转连接于所述框架的底部左侧,所述右固定件可拆卸式旋转连接于所述框架的底部右侧,气钉枪本体的前部设置有助力把手安装点,所述左固定件的前端和所述右固定件的前端分别与所述气钉枪本体在所述助力把手安装点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所述框架的顶部与平衡器的挂钩可拆卸式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钉枪专用悬挂支架结构简单、解决了枪身重心前移造成的问题、提高操作人员操作舒适性、提升木箱制作节拍和改善了人机工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钉枪助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钉枪专用悬挂支架。
背景技术
在车间,工人通常采用手持式气钉枪,制作大量用于装运汽车发动机、车身零件的木箱。此类气钉枪为手持式,存在的问题:填弹鼓体积较大,如装填铁钉数量太多,枪身较重,满钉状态下枪身重可达10KG,在操作过程中易出现枪身重心前移的情况,操作人员需消耗大量体力把控气钉枪,因此平均30分钟需要休息一次,难以持久工作,由于休息间隔时间短,操作过程不符合人机工程,影响木箱制作节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解决了枪身重心前移造成的问题、提高操作人员操作舒适性、提升木箱制作节拍和改善了人机工程的气钉枪专用悬挂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钉枪专用悬挂支架,包括框架和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底部左右两侧的左固定件和右固定件,所述左固定件可拆卸式旋转连接于所述框架的底部左侧,所述右固定件可拆卸式旋转连接于所述框架的底部右侧,气钉枪本体的前部设置有助力把手安装点,所述左固定件的前端和所述右固定件的前端分别与所述气钉枪本体在所述助力把手安装点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所述框架的顶部与平衡器的挂钩可拆卸式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钉枪专用悬挂支架还可以是:
所述框架包括纵向平行设置于左右两侧的左纵向板、右纵向板和横向设置于顶部的上横向板,所述左纵向板、所述上横向板和所述右纵向板首尾垂直固定形成倒置的“凵”字形结构,所述左固定件可拆卸式旋转连接于所述左纵向板的底部,所述右固定件可拆卸式旋转连接于所述右纵向板的底部,所述上横向板的中部与所述平衡器的挂钩可拆卸式固定。
所述左固定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板沿所述气钉枪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其尾部与所述框架的底部左侧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耳沿所述气钉枪本体的径向方向延伸且其内端与所述气钉枪本体在所述助力把手安装点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耳的外端一体成型或固定。
所述第一连接耳为横置的“Y”字形结构,所述“Y”字形结构的外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Y”字形内端包括左上固定点和左下固定点,所述助力把手安装点包括左上安装点和左下安装点,所述左上固定点和所述左上安装点、所述左下固定点和所述左下安装点分别通过螺钉可拆卸式固定。
所述右固定件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二连接板沿所述气钉枪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其尾部与所述框架的底部右侧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耳沿所述气钉枪本体的径向方向延伸且其内端与所述气钉枪本体在所述助力把手安装点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耳的外端一体成型或固定。
所述第二连接耳为横置的“Y”字形结构,所述“Y”字形结构的外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Y”字形内端包括右上固定点和右下固定点,所述助力把手安装点包括右上安装点和右下安装点,所述右上固定点和所述右上安装点、所述右下固定点和所述右下安装点分别通过螺钉可拆卸式固定。
所述左固定件和所述右固定件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左端与所述左固定件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加强筋的中部绕过所述气钉枪本体的枪身部分,所述加强筋的右端与所述右固定件一体成型或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183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门槛内板柔性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柔性刻划打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