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列车硬盘的缓震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517251.2 | 申请日: | 2021-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36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曲伟强;王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锐明轨交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1B33/04 | 分类号: | G11B33/04;G11B33/08;G11B33/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杨东明;罗洋 |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列车 硬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列车硬盘的缓震装置,所述列车内安装有硬盘部,所述硬盘部与所述缓震装置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装置包括:防护壳体,所述防护壳体包裹于所述硬盘部外,所述防护壳体与所述硬盘部之间有间隔;弹性体组件,所述弹性体组件的一侧与所述防护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体组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硬盘部固定连接。缓震装置将硬盘部和防护壳体通过弹性组件进行弹性连接,有效减少了列车行驶时外部震荡对硬盘部带来的影响,同时选用弹簧作为减震材料,利于缓震装置对硬盘部实现多方向上的减震,并且有效提升缓震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利于解决列车车载硬盘减震装置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列车车载主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列车硬盘的缓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高铁、地铁、电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乘客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人性化,智能化,对乘客的安全性有更多的责任。为保证乘客在乘坐列车车的实时安全监控,会安装摄像装置,并对摄像内容进行存储,以便后期数据的读取分析。现有技术大多是对硬盘单方向进行减震,有一些虽然是多方向减震,减震所使用的材料都是橡胶或者硅胶,这些材质会随着时间变长减震效果大打折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车载硬盘减震装置减震效果差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列车硬盘的缓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用于列车硬盘的缓震装置,所述列车内安装有硬盘部,所述硬盘部与所述缓震装置固定连接,其特点在于,所述缓震装置包括:防护壳体,所述防护壳体包裹于所述硬盘部外,所述防护壳体与所述硬盘部之间有间隔;弹性体组件,所述弹性体组件的一侧与所述防护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体组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硬盘部固定连接。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硬盘部安装于防护壳体内,防护壳体对硬盘部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防护壳体与硬盘部之间留有间隔,在硬盘部与防护壳体之间安装有弹性体组件,当硬盘部随着防护壳体装入列车主板箱时,硬盘部与防护壳体之间保持为弹性连接,这样的结构形式有效减少了列车行驶时外部震荡对硬盘部带来的影响,由于硬盘部与防护壳体不直接接触,同时弹性体组件在各个方向上均能为硬盘部提供良好的虑震效果,利于缓震装置对硬盘部实现多方向上的减震,有效解决了列车车载硬盘减震装置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较佳地,所述弹性体组件包括弹性体和弹性体保持架,所述弹性体保持架包括第一保持架和第二保持架,所述弹性体分别与所述第一保持架和所述第二保持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保持架与所述硬盘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保持架与所述防护壳体固定连接。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弹性体保持架的分体式结构使得弹性体在与硬盘部和防护壳体进行固定连接时操作更加方便,同时有效保证了弹性体与缓震装置各部分连接时有更好的固定连接效果,利于弹性体组件在减震过程中有更好的连接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弹性体为弹簧,所述第一保持架和所述第二保持架上均设有若干连接通孔,所述弹簧依次穿过所述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一保持架和所述第二保持架连接。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缓震装置中所用的弹性体采用钢丝弹簧,钢丝弹簧在与第一保持架和第二保持架固定连接时钢丝弹簧依次穿过对应保持架上的连接通孔。随着时间的推移钢丝弹簧不会出现如同橡胶或硅胶材质那样的硬化、老化现象,从而导致缓震装置的减震效果大打折扣,采用钢丝弹簧作为弹性体有效提升了缓震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利于解决列车车载硬盘减震装置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较佳地,所述缓震装置还包括托架组件,所述托架组件与所述硬盘部固定连接,所述托架组件与所述第一保持架固定连接。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托架组件能够充分利用硬盘部上为数不多的连接位,利于强化硬盘部与弹性体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保证缓震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硬盘部能与缓震装置紧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锐明轨交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锐明轨交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172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房屋建筑用雨水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调节加热部位的智能灸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