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伤后静态渐进踝足矫形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515658.1 | 申请日: | 2021-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60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佩;谢卫国;吴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第三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5/042 | 分类号: | A61F5/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艳波 |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伤 静态 渐进 矫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伤后静态渐进踝足矫形器,包括足套、小腿夹板,所述足套与小腿夹板之间连接有伸缩杆和牵伸绳,足套和小腿夹板上均设置有魔术贴。该矫形器能够减少对创面的覆盖,减少创面溶痂现象的发生,通过对伸缩杆的调整,能够在不影响牵伸角度的情况下,不单一压迫同一块创面,减少对创面的持续压迫,不影响创面的愈合情况下,还能够早期预防踝关节功能障碍,同时能矫正烧伤患者踝关节的跖屈、背伸功能,还能够矫正踝关节的内翻、外翻功能;通过可调长短的牵伸绳设计,不但能够加强牵伸力度,还能够让患者在行走情况下也可使用该矫形器矫正踝关节跖屈、背伸功能,尤其适合足踝部深度烧伤伴神经损伤导致足下垂的患者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踝关节矫形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烧伤后静态渐进踝足矫形器。
背景技术
踝足深度烧伤后,创面愈合时间较长,因为长时间制动,容易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所以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影响创面恢复的因素,能降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另一方面,踝足深度烧伤后伴随创面愈合容易形成疤痕增生及挛缩,更进一步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烧伤患者的行走功能。持续良好的体位摆放是烧伤患者走向康复的第一步,也是预防关节挛缩畸形的第一道防线。在烧伤创面早期佩戴矫形器可作为预防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创面愈合后也可以有效保持踝关节在抗挛缩体位或功能位,抵抗瘢痕的挛缩,预防治疗踝关节功能障碍。市售踝足矫形器虽能起到一定治疗作用,但针对烧伤导致的踝关节功能障碍治疗有其不足之处。首先,烧伤早期因创面未愈合,经常需换药包扎,且需根据创面情况,进行包薄或包厚处理,周径会发生很大变化,而市售踝足矫形器调节范围有限,容易造成穿戴不合适,压力不均匀,影响创面愈合。穿戴后覆盖创面的面积较大,不透气及固定压迫同一块创面。在创面早期佩戴的话,容易造成溶痂现象,对于大面积烧伤而言,创面必须暴露,干燥,成痂。在湿润环境下,患者全身的痂皮会很快溶痂,一旦全身大范围创面短期内集中溶痂,其产生的各种毒素将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减少创面覆盖,减少溶痂现象,不固定压迫同样创面,才能为创面快速愈合创造条件。其次,市售矫形器主要针对踝关节的跖屈和背伸活动度进行改善,而对内翻及外翻改善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烧伤后静态渐进踝足矫形器,通过设置伸缩杆及调节牵伸绳,能够调节小腿夹板与足套之间的距离和夹角,在减少对创面的影响情况下,能更早的介入,预防及治疗踝关节功能障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烧伤后静态渐进踝足矫形器,包括足套、小腿夹板,所述足套与小腿夹板之间通过伸缩机构连接,足套和小腿夹板上均设置有固定带。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足套的横截面呈近C形,固定在烧伤患者足中部;
所述小腿夹板呈U型,固定在烧伤患者小腿前侧;
所述足套和的小腿夹板的外侧均绕射有固定带。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固定带采用魔术贴。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伸缩机构采用伸缩杆,伸缩杆设有至少两根,分设于足内外两侧,伸缩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铆钉与足套和小腿夹板铰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伸缩杆包括内杆、套设在内杆上且与内杆滑动连接的外杆,内杆和外杆上设有限位螺丝。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足套与小腿夹板之间还连接有牵伸机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牵伸机构采用可调节长度的牵伸绳,足套和小腿夹板上分别设有供牵伸绳穿过的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足套和小腿夹板上均设有透气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足套和小腿夹板均采用低温热塑板制成。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第三医院,未经武汉市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156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