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硫塔用自动卸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514959.2 | 申请日: | 2021-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22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 发明(设计)人: | 初豪杰;叶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K1/32 | 分类号: | C10K1/32;C10K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余翔 |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奉贤***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自动 卸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硫塔用自动卸料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内同水平间隔一定距离的布置有若干旋转轴槽,相邻旋转轴槽之间设置有栅板;旋转轴槽内活动的布置有旋转轴,旋转轴贯穿筒体,所述旋转轴上同水平的两侧错位的布置有若干卡位销,栅板一端与筒体铰接,并搭接在卡位销上,另一端搭接在相邻旋转轴的卡位销上;筒体上竖向布置有长孔,栅板的销轴布置在长孔内,通过转动旋转轴可驱动销轴在长孔内移动;相比于现有技术平推的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通过推拉运动打开栅板的方式更改为旋转运动,从而使栅板的转动过程更加轻松、顺畅,翻转过程更加可靠,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脱硫塔的安全和高效卸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脱硫塔用自动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焦炉煤气通过脱硫塔中的吸附剂床层脱去其中的硫,其中吸附剂床层在到达使用寿命后,需要进行卸除并装入新的吸附剂。目前,国内的脱硫塔基本采用人工卸料的方法进行卸料,该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操作人员进入容器时间过长会影响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01342347公开了一种焦炉煤气脱硫装置用的自卸式栅板,由固接于容器中的栅板安装梁、栅板限位机构安装梁、设置在栅板安装梁和栅板限位机构安装梁之间且一边铰接在栅板安装梁上的翻转式栅板和设置在栅板限位机构安装梁上的栅板限位机构所构成,所述的栅板限位机构由固接在栅板另一边上的限位块、伸在限位块下方且可相对于限位块移动的销子、与销子连接且伸出在装置外的操纵杆所构成。但是,栅板翻转困难,销子需要克服栅板及其上的吸附料巨大的重量产生的摩擦力进行推拉运动,尤其是在设备内部有生锈情况时,开启翻转机构将更加困难,甚至造成无法卸料,工人不得不进入脱硫塔内人工卸料,大大降低了自动翻转栅板的高效方便性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自卸式栅板平推方式阻力大、翻转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硫塔用自动卸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脱硫塔用自动卸料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内同水平间隔一定距离的布置有若干旋转轴槽,相邻旋转轴槽之间设置有栅板;旋转轴槽内活动的布置有旋转轴,旋转轴贯穿筒体,所述旋转轴上同水平的两侧错位的布置有若干卡位销,栅板一端与筒体铰接,并搭接在卡位销上,另一端搭接在相邻旋转轴的卡位销上;筒体上竖向布置有长孔,栅板的销轴布置在长孔内,通过转动旋转轴可驱动销轴在长孔内移动。全部的栅板构成吸附剂床层的底面,其上堆放吸附剂,由于栅板的两端都搭接在相邻两个旋转轴的卡位销上,因此同一个旋转轴左右错位布置的卡位销都承载基本相等的重量,从而保证了栅板的平衡性,防止旋转轴偏转或倾斜。需要卸料时,转动旋转轴,旋转轴一侧的卡位销向下转动,与相邻的栅板脱离,栅板在自身重力的影响下自动翻转完成卸料;旋转轴另一侧的卡位销则向上转动,撬动另一侧栅板的销轴在长孔内向上移动;当旋转轴一侧的栅板复位,另一侧的栅板同时复位,一组栅板的卸料动作完成,接下来进行下一组栅板的卸料,直到所有栅板全部完成卸料。相比于现有技术平推的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通过推拉运动打开栅板的方式更改为旋转运动,从而使栅板的转动过程更加轻松、顺畅,翻转过程轻松可靠,实现脱硫塔的安全和高效卸料。
进一步的是,筒体外部的旋转轴上设置有旋转销,用于人工转动旋转轴。
进一步的是,旋转销上可拆卸的设置有力矩套筒,力矩套筒可增大力臂,操作人员使用更小的力就可轻松转动旋转轴,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的是,力矩套筒与旋转销套接,在不使用力矩套筒时,便于将力矩套筒拆卸下来,避免旋转轴失去平衡。
进一步的是,旋转轴槽为方管,易成型、强度高、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通过推拉运动打开栅板的方式更改为旋转运动,从而使栅板的转动过程更加轻松、顺畅,翻转过程更加可靠,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脱硫塔的安全和高效卸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149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束玻璃纤维拉丝机
- 下一篇:一种3D打印耗材缠绕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