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轨道隧道里的通信天线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513746.8 | 申请日: | 2021-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80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田欣玉;贾天昊;王东旭;袁帅;刘正威;王延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欣玉 |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1/50;H01Q2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其高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4 | 代理人: | 廖曾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轨道 隧道 通信 天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轨道隧道里的通信天线,包括弧形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弧形固定板为虚拟圆筒的一部分,其中所述虚拟圆筒的外侧面的半径与隧道弧形顶部的半径相等,所述弧形固定板的中间区域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虚拟圆筒的内部且沿所述虚拟圆筒的径向方向设置,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天线支撑架,所述天线支撑架包括分设于所述固定杆两侧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沿长度方向均间隔设置有多个通讯天线,可以为隧道内部提供稳定的通讯信号,解决背景技术中隧道内部无信号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通信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轨道隧道里的通信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等无线通讯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常人们乘坐交通工具时也会通过无线通讯设备进行娱乐或工作,但是在日常乘坐轨道交通时,轨道交通在穿过地下隧道时,在车辆内部经常会出现无信号的情况,此时无线通讯设备不能使用,给人们造成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下轨道隧道里的通信天线,可以设置在隧道的顶部,为隧道内部提供稳定的通讯信号,解决背景技术中隧道内部无信号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轨道隧道里的通信天线,包括弧形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弧形固定板为虚拟圆筒的一部分,其中所述虚拟圆筒的外侧面的半径与隧道弧形顶部的半径相等,所述弧形固定板的中间区域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虚拟圆筒的内部且沿所述虚拟圆筒的径向方向设置,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天线支撑架,所述天线支撑架包括分设于所述固定杆两侧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沿长度方向均间隔设置有多个通讯天线。
具体的,在使用时,可以在通过固定板固定在隧道的弧形顶部,与隧道的形状相贴合,保证固定的稳定性,且能够充分利用隧道内部的空间,然后通过设置固定杆连接天线支撑架,然后在天线支撑架上设置通讯天线,然后通过信号线将位于隧道外的通讯设备与通讯天线相连接,从而实现对隧道内部提供稳定信号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天线支撑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固定杆上的套筒,所述套筒能够沿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上滑动,所述套筒与所述固定杆之间还设置有位置保持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设置在所述套筒上。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方便对弧形固定板和天线支撑架分离,一方面方便运输;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先对弧形固定板进行固定,然后再将天线支撑架设置在固定杆上,方便安装;还可以通过将天线支撑架在固定杆上滑动方便调整天线支撑架的高度,在调整至合适的高度后通过位置保持装置将天线支撑架固定在固定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位置保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筒上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固定杆上沿其长度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调节孔、穿过所述通孔及所述调节孔的第一固定螺杆。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两个凸耳,且两个所述凸耳沿所述套筒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端部均设置在两所述凸耳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二通孔,两所述凸耳上均对应设置有第三通孔;还包括穿设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内的第二固定螺杆,所述第二固定螺杆的端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调整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在水平面上转动,从而可以对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角度进行微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螺杆和所述第二固定螺杆分设于所述固定杆的不同侧且为垂直设置。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避免在设置第一固定螺杆和第二固定螺杆时相互干扰,便于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横截面包括椭圆形、矩形、正六边形,所述套筒的内侧壁的横截面包括与所述固定杆相适配的椭圆形、矩形、正六边形。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避免套筒与固定杆相互转动,保证固定杆和天线支撑架的连接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欣玉,未经田欣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137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