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手机后置闪光灯的反射式补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07875.6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10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秦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晟 |
主分类号: | H04N5/235 | 分类号: | H04N5/235;G03B15/05;G03B15/06;H04M1/22 |
代理公司: | 南京思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8 | 代理人: | 许婷 |
地址: | 211111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手机 后置 闪光灯 反射 式补光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手机后置闪光灯的反射式补光装置,包括了手机保护壳(101)和设置在手机后置闪光灯(201)后面的导光条(102),导光条(102)的下端设在手机后置闪光灯(201)下端以下,导光条(102)的上端超出手机(201)顶端。本实用新型的反射式补光装置解决了在昏暗情况或其他需要补光的情况下,将手机后置闪光灯的光线引到手机正面,为前置摄像头拍照补光。本装置不需要自带电源,且体积小,便携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手机后置闪光灯的反射式补光装置,属于手机配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在其基础的通讯功能之外,拍照功能也成为当今手机的重要功能之一。现在的手机通常同时拥有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通常配备闪光灯,前置摄像头主要用于自拍,但是目前市售手机前置摄像头不配备闪光灯。在光线较差的环境中,前置摄像头的使用体验较差。
目前市面上有少量给前置摄像头补光的装置,通常是在手机前方设置一个发光体,比如在手机前方设置LED灯,以达到补光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自带电源,如电池或者无线充电线圈,所以其占用的体积大、重量大,生产成本高且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了一种利用手机后置闪光灯的反射式补光装置,解决了在昏暗情况或其他需要补光的情况下,利用光的反射和全反射原理,将手机后置闪光灯的光线引到手机正面,为前置摄像头拍照补光。本装置不需要自带电源,且体积小,便携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利用手机后置闪光灯的反射式补光装置,包括了一个手机保护壳,手机保护壳背面包括了一根设置在手机后置闪光灯后面的导光条,导光条的下端设在手机后置闪光灯下端以下,导光条的上端超出手机顶端,导光条的形状为直线形、曲线形或不规则形,当导光条的形状为直线形时,导光条的上、下两端的各设置一个导光条延长段,所述导光条延长段为直角三角台,直角三角台的斜面倾斜角度为30-60度,该斜面面向导光条的侧后方,直角三角台的互相垂直的两面一面面向手机前方,另一面与导光条垂直相接;当导光条的形状为曲线形或不规则形时,导光条的上下两个端面均面向手机前方。
所述导光条以及导光条延长段的结构是由光疏介质包裹着光密介质的透光材料,所述光疏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空气。即导光条可以仅用光密介质的透光材料制成,通常采用高折射率的透光材料,如光纤。根据光纤的原理,光在光密介质中会产生全反射,损耗很小。
导光条的横截面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所述上、下两端的导光条延长段的直角三角台斜面处加设反光镜或反光涂层,其反光面均对向手机前方。当导光条的材料折射率较低,来自闪光灯的光线在上下斜面的反射率不够时,根据导光条的结构和角度,可以利用数片反光镜增加效率,可在上下坡面增设反光镜或者反光图层,其反光面均在光密介质内部,用来更高效的反射光线。
导光条的上端出光侧设置设置柔光板或磨砂表面。磨砂表面指直接将导光条出光一端即其面向手机前方的上端面的表面做成磨砂表面。使得出光更柔和。
所述导光条可以通过磁力吸附、装置轨道、设置转轴或粘贴的方式设置在手机保护壳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手机后置闪光灯的反射式补光装置不需要自带电源,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结构简单,造价低,可以适用于任何有后置闪光灯的手机。且本装置通过调整进入导光条的光线的量以及柔光板的设置,还可以调节亮度,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求。本装置集成在手机壳上,不仅可以前置补光,还可以充当手机支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晟,未经秦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078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