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和云服务器的智能晾衣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06693.7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72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郭振军;张余明;朱昌洪;曾利;覃科;林奕森;谢树杰;胡威;徐兆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 代理人: | 巢雄辉;裴康明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服务器 智能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和云服务器的智能晾衣系统,通过在立柱的底端与底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底梁一端的两侧分别焊接固定有侧梁,立柱的顶端与顶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底梁与顶梁相互平行设置,顶梁的长度大于底梁的长度。顶梁上设置有衣物收送装置,能够将衣物沿着顶梁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顶梁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传感器单元,还设置有控制电路,整个支撑架形成一个C形结构,顶梁的受力能够很好地分布到底梁上,而且这样的结构占用空间小,容易安装或者移动。通过控制电路可以实现晾衣系统的智能控制,还可以通过通讯单元实现物联网,并能够将数据存储在云服务器中方便用户通过手机等智能设备查看晾衣系统的状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和云服务器的智能晾衣系统。
背景技术
晾衣架作为干燥、晾晒衣物及被单等日用品的工具,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晾衣架也从传统的固定式晾衣架转变为现如今的具有多功能的可升降的智能晾衣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在随着太阳光照的移动,现有的晾衣架只能在特定时间才能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不利于衣物的杀菌和干燥。为此,目前中国专利公开了一些智能晾衣架的结构,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7503096B公开的一种智能晾衣架,包括顶部固定箱体、轨道、行进支架、剪叉、晾衣杆以及烘干箱;所述顶部固定箱体用于与阳台顶棚固定,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顶部固定箱体的底部,所述行进支架通过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动板与所述轨道滑动配合,滑动板的顶部连接有橡胶轮,所述橡胶轮与所述轨道上部配合,所述滑动板上安装有行进电机,行进电机的输出端驱动其中一个橡胶轮转动。这样的结构虽然可以实现衣物晾晒以及烘干的目的,但是其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烘干箱需要独立设置,占的空间较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物联网和云服务器的智能晾衣系统,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梁、立柱以及顶梁;
所述立柱的底端与所述底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底梁一端的两侧分别焊接固定有侧梁;侧梁能够提高整个支撑架的稳定性。
所述立柱的顶端与所述顶梁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底梁与顶梁相互平行设置,顶梁的长度大于底梁的长度;整个支撑架形成一个C形结构,顶梁的受力能够很好地分布到底梁上,而且这样的结构占用空间小,容易安装或者移动。
所述顶梁上设置有衣物收送装置,能够将衣物沿着顶梁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衣物收送装置可以采用现有的技术,比如可伸缩的电缸结构,或者螺纹丝杆结构等,只要能够实现对衣架的来回运送即可。
所述顶梁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传感器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风速传感器、雨水传感器、光照传感器;
所述底梁、立柱、顶梁以及侧梁均采用方管焊接而成;
所述侧梁内固定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电源单元、驱动器以及通讯模块;
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入端与电网插拔连接,电源单元用于为控制电路中的各个功能模块以及传感器提供电能;
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风速传感器、雨水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以及衣物收送装置上的限位传感器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与衣物收送装置的驱动器电性连接,驱动器又与衣物收送装置的执行器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的通讯端与所述通讯模块电性连接,通讯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或云服务器连接;云服务器用于记录不同时间段里风速传感器、雨水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的数据以及供用户查询状态。通过控制电路可以实现晾衣系统的智能控制,还可以通过通讯单元实现物联网,并能够将数据存储在云服务器中方便用户通过手机等智能设备查看晾衣系统的状态。与现有的晾衣系统类似,它可以根据风速、光照或者雨水的有无情况自行决定是否要将衣服伸展开进行晾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未经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066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