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炉煤气脱硫塔的供液排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05822.0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71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安忠义;杨猛;龙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K1/08 | 分类号: | C10K1/08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鲁延生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炉 煤气 脱硫 供液排液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高炉煤气脱硫塔的供液排液系统,涉及高炉煤气脱硫技术领域;包括无填料的塔体、供液系统和排液系统,供液系统设有清洗液管和脱硫液管,清洗液管连通至清洗喷头,脱硫液管连通至脱硫喷头;集液槽上层为漏斗状,集液槽下层为槽体,排液系统包括下排液口和上排液口,下排液口位于集液槽下层一侧的下端,上排液口位于塔体集液槽中部;塔体一侧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三通,上端的三通一端连接气管并设有通气口连通大气,另一端连通上排液口,下端的三通一端连通至下排液管,另一端设有出液管;本实用新型可以确保高炉煤气脱硫塔能够在大喷淋量下安全稳定运行,利于提高脱硫塔脱硫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炉煤气脱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高炉煤气脱硫塔的供液排液系统。
背景技术
高炉煤气中的硫绝大部分以H2S的形式存在,而H2S随煤气燃烧后转化成SO2,危害人们的生存环境,针对钢铁企业副产高炉煤气燃烧后SO2超标的问题,以往均采用末端治理的方式,即对高炉煤气燃烧后的烟气进行脱硫处理。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对SO2的排放要求大幅提高,末端治理已不能够满足排放要求,这就要求钢铁企业要从源头实现高炉煤气精脱硫,发生炉煤气中H2S的脱除程度已成为一个重要指标。
高炉煤气源头精脱硫的方法,主要包括干法和湿法脱硫两大类,其主要设备均为脱硫塔;但是,不同于已非常成熟的烟气脱硫,高炉煤气具有流量大、压力低、成分复杂、易燃易爆的特殊性,因此,高炉煤气对脱硫塔的要求远高于一般烟气脱硫,目前,高炉煤气脱硫塔的研究仍处于刚起步阶段;
常见的烟气脱硫塔中设置有若干层布气装置、布液装置、喷雾装置、除雾装置、洗涤装置等等,可以较好地实现烟气脱硫,但是,当实际生产中将该脱硫塔用于高炉煤气脱硫时,却出现了各种问题,塔内不仅气流不顺、阻力大,而且易堵塞,导致整个供气气路压降大,不能正常生产,对此,有的厂家采用空气加压,结果虽然达到了通路的目的,却因煤气中的可燃气体及颗粒物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燃,造成了严重的生产事故;
对此,业界经讨论决定再次采用曾经在烟气脱硫起步阶段被放弃的空塔喷淋方式,即无填料塔,以此解决塔内阻力大、易堵塞的问题,然而无填料塔又引出新的问题,即脱硫效率不够高,为此,需要增加喷淋量,提高脱硫塔的脱硫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进气口倒流的情况,经过分析发现,原有无填料脱硫塔的供液和排液系统无法胜任这一工作,这是由于加大了供液量,排液端排液速度有限,集液槽内废液高度逐渐升高所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炉煤气脱硫塔的供液排液系统,以确保高炉煤气脱硫塔能够在大喷淋量下安全稳定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炉煤气脱硫塔的供液排液系统,包括无填料的塔体、供液系统和排液系统,塔体上设有若干喷淋装置,塔体下端设有集液槽,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脱硫喷头和清洗喷头,供液系统设有清洗液管和脱硫液管,其中清洗液管上设置有水封一,并连通至清洗喷头,脱硫液管上设置有水封二,并连通至脱硫喷头;所述集液槽分为上下两层,集液槽上层为漏斗状,集液槽下层为槽体,上层的下端连通至下层,排液系统包括下排液口和上排液口,其中下排液口位于集液槽下层一侧的下端,并连接有贯通塔体壁的下排液管,上排液口位于塔体集液槽中部且设置有上排液管连通集液槽上层的一侧中部;塔体的排气管内装有除雾网,其下端设有集液腔,集液腔底部连接有集液管,上排液管在塔体外侧连接有三通管,三通管上端连通集液管,另一端连接有水封三;塔体一侧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三通,上端的三通一端连接气管并设有通气口连通大气,通气口的高度高于上排液口,上端的三通另一端连通至水封三的排液端,下端的三通一端连通至下排液管,另一端设有出液管,出液管上装有阀件。
优选的,清洗液管设有补液管连通至脱硫液管,清洗液管、脱硫液管和补液管的管路上分别设有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058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