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急诊科用担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504071.0 | 申请日: | 2021-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32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远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G1/02 | 分类号: | A61G1/02;A61G1/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其高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4 | 代理人: | 任坤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诊科 担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急诊科用担架。该急诊科用担架包括架体,架体呈楼梯状结构,架体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架,安装框架包括水平段以及倾斜段,水平段与倾斜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水平段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垫,倾斜段上设有第二支撑垫,第一支撑垫以及第二支撑垫上分别设有沿架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割缝,第一支撑垫上设有第一固定带,第二支撑垫上设有第二固定带,架体上设有位于安装框架两侧的扶手杆。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担架,本实用新型的急诊科用担架能够对不能躺卧的伤员进行支撑,且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扶手杆避免了伤员掉落,使用安全性更高。本实用新型的急诊科用担架通过在架体的下端设置行走轮,有助于搬运本实用新型的急诊科用担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担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诊科用担架。
背景技术
担架是急诊抢救设备之一,特别是在出诊和转运病人时,担架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现有的急诊科用的护理担架在使用时,通过将患者抬至护理担架表面,配合人工或其他运送工具将患者转移,达到指定位置后,需要再次将患者抬下;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如果遇到患者体重较重时,可能无法顺利将患者抬上担架;另外,在将患者抬上及抬下担架时,极易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担架为躺卧式担架。但是,担架使用环境多种多样,使用现有担架运送不能仰卧的伤员时,伤员只能坐在担架上,使用体验较差,甚至会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科用担架,以解决现有担架使用体验差,容易造成伤员二次伤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急诊科用担架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急诊科用担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呈楼梯状结构,所述架体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包括水平段以及倾斜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倾斜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水平段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垫,所述倾斜段上设有第二支撑垫,所述第一支撑垫以及所述第二支撑垫上分别设有沿所述架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割缝,所述第一支撑垫上设有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二支撑垫上设有第二固定带,所述架体上设有位于所述安装框架两侧的扶手杆。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段包括第一U形圆杆以及若干个连接在所述第一U形圆杆之间的第一圆杆,所述倾斜段包括第二U形圆杆以及若干个连接在所述第二U形圆杆之间的第二圆杆,所述第一U形圆杆与所述第二U形圆杆通过固定套固定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扶手杆的下端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架体包括两个平行间隔布置的连接杆以及若干个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的支撑杆。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手握杆。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行走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科用担架,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急诊科用担架使用时,对于不能躺卧的伤员,将不能躺卧的伤员的下半身放置到水平段上的第一支撑垫上,伤员的下半身靠在倾斜段的第二支撑垫上。第一固定带将伤员的下半身固定,第二固定带将伤员的上半身固定。架体两端的扶手杆对伤员的身体进行支撑,避免了伤员从架体两侧掉落。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担架,本实用新型的急诊科用担架能够对不能躺卧的伤员进行支撑,且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扶手杆避免了伤员掉落,使用安全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急诊科用担架中,水平段包括第一U形圆杆以及若干个连接在第一U形圆杆之间的第一圆杆,倾斜段包括第二U形圆杆以及若干个连接在第二U形圆杆之间的第二圆杆,第一U形圆杆与第二U形圆杆通过固定套固定连接。水平段和倾斜段采用该结构,且水平段和倾斜段通过固定套固定连接,结构强度高,且水平段与竖直段连接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未经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040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