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快递袋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497078.4 | 申请日: | 2021-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50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权明德;熊金成;王忠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米德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33/16 | 分类号: | B65D33/16;B65D33/25;B65D30/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王丽萍 |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复 利用 快递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递包装袋领域,公开了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快递袋,包括袋体和封口部,在封口部设有多道胶粘结构和多道撕开结构,胶粘结构和撕开结构自上而下交替设置,在封口部和袋体上还可以做出使用标识,方便寄件人和收件人按照相应的顺序使用各道胶粘结构和撕开结构。当收件人收到快递后,只需撕开与所使用胶粘结构相应的撕开结构取出快递,然后再利用未用过的胶粘结构进行封口后寄件,实现多次重复使用。本实用新型既可节约成本,又能减少快递垃圾。此外在袋体内设置拉带,袋体内外侧翻转使用,还可将快递袋作为购物袋等日常使用;如果在袋体内侧印刷文字和图案,如电商平台和平台商家的广告推广等,还可以创造无形的绿色广告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递包装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快递袋。
背景技术
2017年中国快递峰会发布了《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报告中阐述2016年中国快递业的包装仍集中在六大类:快递运单/快递电子运单、编织袋、塑料袋、封套、包装箱(瓦楞纸箱)、胶带。
从消耗量来看,2016年,全国快递业塑料袋总使用量约147亿个,其中快递“直接使用”塑料袋数量约为68亿个,占比为46%。剩余的54%为电商平台和卖家的自带包装。
电商在发货运输时,主要采用一次性塑料袋包裹,由于一次性塑料袋成本低廉,运输中不易破损等诸多优点,被各大商家广泛使用;但一次性塑料袋不能重复使用,而且也不易降解,引起了一系列的环保问题,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较大浪费。
虽然也有对现有的塑料快递袋进行多次使用的专利,但是目前也未见推广,因其设计复杂,使用不方便,导致生产成本高,快递使用者又不愿意重复使用,既然这种再利用根本没有人愿意去做,所以也就根本无法达到推广的作用。因此,为了满足环保要求、减少资源浪费,使得消费者更愿意去再利用快递袋,真正做到快递袋的重复利用,则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快递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调动消费者和电商、或者其他快递袋使用者的积极性,使得快递袋真正可以被重复再利用,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可重复使用的快递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快递袋,包括袋体和封口部,在封口部设有多道胶粘结构和多道撕开结构,胶粘结构和撕开结构自上而下交替设置。
在封口部最上面先设置第一道胶粘结构,然后在第一道胶粘结构下面设置第一道撕开结构,然后是第二道胶粘结构和第二道撕开结构……,以此类推交替设置多道胶粘结构和多道撕开结构。
使用时,快递的发件人将物品塞入快递袋,接着使用最上面的第一道胶粘结构封口,再将快件寄出,第一个收到快递的人,将第一道撕开结构撕开,将物品取出,然后可以将要寄的其他物品再装入此快递袋,然后使用第二道胶粘结构封口,再寄出快递;第二个收到快递的人,可以将第二道撕开结构撕开,将物品取出,接着还可以将他自己要寄的物品装入该快递袋,然后使用第三道胶粘结构封口,再寄出快递;第三个收到快递的人,则可以将第三道撕开结构撕开,将物品取出……,以此类推,设置有几道胶粘结构和撕开结构,就可以重复利用几次。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快递的寄件人和收件人都能够准确的按次序使用胶粘结构和撕开结构,避免粘错位置或撕错位置,在快递袋上还设有关于所述每道胶粘结构和每道撕开结构的使用顺序或方法的标识或者说明。比如可以在胶粘结构和撕开结构处,标识出每道胶粘结构和每道撕开结构的使用序号,或者在袋体外面印刷使用顺序和方法的说明。
虽然设置多道胶粘结构和多道撕开结构,快递袋就可以多次重复利用,但是考虑到封口部太宽,在快递袋尺寸并不大的前提下,反倒造成材料的浪费。优选的,所述胶粘结构和撕开结构均为两道或均为三道,从成本和实用价值来看,如果快递袋较大,或快递袋的长宽比较大,则设置三道更佳,反之,则设置两道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米德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米德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970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清除蚕沙养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森林培育杀虫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