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电机组塔筒及风力发电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86985.9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29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周昳鸣;郭小江;王茂华;刘鑫;闫姝;施建冲;顾小兵;张艳飞;张宝君;陆启芹;李钊;戴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华能海上风电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13/20 | 分类号: | F03D13/20;B23P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王艾华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组 风力 发电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电机组塔筒及风力发电机组,筒壁内侧面上设置有相互交叉的第一加筋和第二加筋;第一加筋和第二加筋形成网状结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塔架筒壁复合材料加筋结构可以分为Kagome、正交、三角加筋等多种形式,塔架筒壁的内壁还可以设斜向加筋,根据实际项目情况,对于横向加筋和斜向加筋的尺寸间距等尺寸参数,均可定制化设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风电机组塔架筒壁层级加筋结构可以改善塔架的屈曲力学特性,有效减小门洞所在塔架底段的厚度,从而减轻塔架重量并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钢制塔架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电机组塔筒及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伴随风电机组容量的总打和叶片直径的正常,风电塔架的直径和高度也越来越大,成型工艺与结构细节越来越复杂。风电塔架的重量根据实际项目情况,一般在200-500吨左右,占到风电机组总成本的5%左右。由于当前国内政策对风电平价上网的要求,因此对塔架结构优化设计的精细程度、对新型轻质结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筒壳结构的设计中普遍采用光筒壳这种结构形式,后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其对初始缺陷非常敏感,导致结构承载力发生较大折减,难以满足实际承载需求。在航天运载火箭的技术发展中,为了提高筒壳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缺陷能力,设计师提出了加筋筒壳结构形式,其由蒙皮和筋条组成,筋条结构有效提高了筒壳结构的弯曲刚度,进而提高了筒壳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缺陷能力越来越复杂。弹箭体结构中的加筋薄壳一般采用铝合金材料,通常采用化学铣切或机械铣切方式制造。随着复合材料的兴起,国外的弹箭体关键部段已采用了复合材料加筋薄壳结构。
加筋筒壳结构还未广泛用于风电塔架的产业化设计制造中。航天弹箭体结构的破坏模式一般只需要考虑极限强度和屈曲强度,而风电塔架的破坏模式分为极限强度、屈曲强度和疲劳强度。对于轮毂中心高度在100m以内的陆上风机塔架,对于水深在20m、轮毂中心高度在90m 以内的海上风机塔架,一般都是由屈曲强度控制的。
在塔架设计中,在塔架分段、直径、材料和加工工艺确定后,屈曲强度一般由塔架的壁厚决定。塔架的壁厚直接影响塔底的载荷大小和塔架的重量,从而影响基础设计的工程量。尤其对于海上风机支撑结构,基础的造价一般是塔架的5倍以上。因此,通过优化塔筒壁厚和重量来减小塔底载荷对整个支撑结构造价十分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电机组塔筒,对于由屈曲强度控制的风机塔架结构,设计一种加筋结构,用以在满足屈曲强度的前提下减小塔架重量,从而达到减小塔底载荷,为整个支撑结构减重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电机组塔筒,筒壁内侧面上设置有相互交叉的第一加筋和第二加筋;第一加筋和第二加筋形成网状结构。
第一加筋平行于塔筒轴线,第二加筋垂直与塔筒轴线。
壁厚t、第一加筋平行于塔筒轴线,第二加筋的宽度f、高度h、相邻两根第一加筋的间距l以及相邻两根第二加筋的间距w满足:
find:f,h,t,l,w
minimize:mass_tower
subject to:SRF_buckling≥1
f,h,t,l,w>0
其中,mass_tower为塔架的质量,SRF_buckling为屈曲强度的安全裕度。
第一加筋和第二加筋与塔筒轴线均有一夹角,筒壁内侧面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加筋和第二加筋均交叉的第三加筋,第一加筋和第二加筋之间的夹角为α。
第三加筋为横向,第三加筋垂直于塔筒轴线;第三加筋与第一加筋和第二加筋所形成一系列平行四边形的边相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华能海上风电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华能海上风电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869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竞直播的TVU ONE背包
- 下一篇:自锁式固定端锚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