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实际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纵向迁移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482574.2 | 申请日: | 2021-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34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蔚美娇;王光进;黄劲松;林水泉;叶天浩;李源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 代理公司: | 昆明明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5 | 代理人: | 马海红 |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实际 土壤环境 重金属 纵向 迁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拟实际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纵向迁移的装置,属于矿山岩土工程环境科学技术领域。包括支架装置、淋溶装置、淋溶柱装置、供水装置、出水装置、收集装置、取样装置等。支架装置用于支撑固定实验所需装置;淋溶装置用于提供淋溶所需用水;淋溶柱装置用于反应重金属迁移过程,供出水装置用于给恒温加热装置提供所需用水以及收集已用水;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淋滤液;取样装置用于分别取出各层的土壤;循环装置用于淋溶柱装置中的反复循环;流速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控制液体的流速。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模拟在实际温度环境的情况下重金属的纵向迁移能力以及各层重金属的浓度。本实用新型真实性强、安装方便,淋溶效果好,模拟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实际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纵向迁移的装置,属于矿山岩土工程环境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重金属在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体中广泛分布。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现今矿产资源的开发速度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尾矿重金属渗透到土壤环境中的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增多,严重的土壤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底泥往往是重金属的储存库和最后的归宿。当环境变化时,底泥中的重金属形态将发生转化并释放造成污染。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但具有生物累积性,可以直接威胁高等生物包括人类。因此,研究实际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以及其纵向迁移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传统的方法多以传统的土柱实验为主,进而了解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这些土柱实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重金属的迁移规律有所掌握,但是不能具体研究每一层的重金属含量以及其迁移规律,并且不能保证重金属的实际迁移环境。以前使用的实验装置得出结论只是基于理论层面,实际应用的价值并不是很高,而且传统的土柱装置比较单一,得到的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够明显。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模拟实际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纵向迁移的装置,并且所设计的装置不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还要易操作,可控性高以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拟实际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纵向迁移的装置,通过一种恒温装置、温度监测测系统以及取样装置模拟重金属在实际温度下不同层的纵向迁移情况。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拟实际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纵向迁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装置、淋溶装置、淋溶柱装置、供水装置、出水装置、收集装置、取样装置、循环装置、流速监测装置、温度监测装置及恒温加热装置;
所述支架装置包括支架底座1、竖直支撑杆20、水平固定杆14、支撑杆固定螺母15、固定夹16、可伸缩杆22;
所述淋溶装置包括储水器24、淋溶液进水管23、喷头19;
所述淋溶柱装置包括有机柱状玻璃柱17、顶部砾石层18、底部砾石层34;
所述供水装置包括储水瓶44、恒温装置进水管43、供水流量计39、温度传感器40;
所述出水装置包括出水管29及与有机柱状玻璃柱17侧壁连通的多个上下间隔分布的出液管;出水管29上安装有检测并显示出水温度的屏幕显示器33;
所述的温度监测装置为安装在恒温装置进水管43上的温度传感器40;
所述取样装置包括取样圆环口12、取样抽屉21、防漏插板13;防漏插板13用于打开和关闭取样圆环口12,取样抽屉21伸入取样圆环口12中;
所述循环装置包括水槽2、循环管一号6、上蠕动泵42、下蠕动泵9、止水夹10以及循环管二号7;
所述流速监测装置安装在变频箱3内;
所述恒温加热装置包括恒温外壳8、恒温内壳52、恒温底座;恒温外壳8和恒温内壳52之间为保温层,底部的保温层内设有恒温底座,恒温内壳52内侧为加热腔,有机柱状玻璃柱17位于加热腔内且与恒温内壳52间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825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