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水引流连接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480670.3 | 申请日: | 2021-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82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莲;李学良;钱叶长;危蕾;刘芳英;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1/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流 接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水引流连接管,包括连接管主体,所述连接杆主体上设置有一引流开关控制阀,所述连接管主体右侧连接有过滤装置;所述的过滤装置由气囊管和过滤管组成,所述气囊管的两端分别无缝连接连接管主体和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内部还设置有过滤网,在所述过滤管内壁上还设置有流速传感器,所述过滤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用于接收液体流速信号的控制芯片,且所述控制芯片的上方还设置有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的报警器;所述过滤管的右侧还固定连接一引流袋连接帽。其优点表现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避免连接处发生渗漏,同时还能够针对引流管引流异常做出报警,保证了患者的引流安全,利于患者的康复性治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胸水引流连接管。
背景技术
胸水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引流袋,以便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的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
前现有胸腔引流管多为深静脉穿刺留置管或普通橡胶管,但对于需要反复引流胸水的患者来讲,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困难,需要橡胶管辅助连接,必要时还需要医用血管钳,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医疗时间,还有可能造成管路接口处污染,给医护人员也带来很大的不便。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胸水引流所用的深静脉穿刺虽然可引流胸水,但由于留置管尾部与引流袋的连接不吻合,而导致临床操作繁琐,容易导致管口污染和医源性感染问题仍未解决,并且在引流的过程中胸腹水中存在有血块、组织碎片渗出等,容易造成引流管堵塞,不利于患者的胸水引流。
中国专利申请:CN202397869U公开了一种用于引流的接口装置,属于一种医用装置,它有可与引流袋相连通的进液管,还有可与引流管相连通的后连接管,在进液管的前端有外螺纹或螺帽,在后连接管的后端有对应的螺帽或外螺纹。这种接口装置,引流管与引流袋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连接方便,不容易脱落。可用于癌性胸水、结核性胸膜炎等胸腔积液的引流操作。但该装置结构过于简单,并未设置有可以控制胸水引流速度的装置,因此在使用时胸水的引流等不到控制,很容易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影响患者的治疗。
所以综上所述,现亟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方便医者控制患者胸水的引流速度,牢固固定连接留置管和引流袋,可减少引流管堵塞和医源性污染的新型胸水引流连接管,但是关于这种新型的胸水引流连接管,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避免反复使用橡胶管连接留置管与引流袋,使临床操作简易化,以减少引流管堵塞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其具体提供一种胸水引流连接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胸水引流连接管,包括连接管主体,所述连接管主体为空心结构,其一端的开口处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杆主体上设置有一引流开关控制阀,所述的引流开关控制阀与连接管主体呈垂直型结构设置,且内嵌于连接管主体中并与连接管主体相通;所述连接管主体的另一端连接有过滤装置;所述的过滤装置由气囊管和过滤管组成,所述气囊管的两端分别无缝连接连接管主体和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内部还设置有过滤网,且所述的过滤网与过滤管呈垂直性结构设置,在所述过滤管内壁上还设置有一流速传感器,所述过滤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用于接收液体流速信号的控制芯片,且所述控制芯片的上方还设置有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的报警器;所述过滤管的右侧还固定连接一引流袋连接帽,且所述的引流袋连接帽为喇叭状结构。
在上述所述的胸水引流连接管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气囊管为弹性材质制成,且气囊管的直经大于连接管主体的直经。
在上述所述的胸水引流连接管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引流开关控制阀采用水龙头控制阀结构。
在上述所述的胸水引流连接管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引流袋连接帽为软硅胶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未经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806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诺氟沙星螯合物高效精馏收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铜管精确切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