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阀气密性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73227.3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73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秦一华;赵永福;李毅伟;裴乐乐;裴文堂;陈修潮;王琦;覃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广安恒特种设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8 | 分类号: | G01M3/08;G01B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美燕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南海大道2***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阀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阀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机、输气管道以及接口密封机构,检测主机内部设置有气泵以及电池组,接口密封机构设置在输气管道另一端内部,其包括发热片、热熔胶圈以及限位环,将安全阀的进出气口分别插入到不同的输气管道内部,并套设在限位环外表面,然后控制电池组向发热片输送电能,发热片设置在限位环一端的凸台中,从而可以对凸台一侧的热熔胶圈进行升温加热,使热熔胶圈融化成具有粘性的液体状态,从而将限位环与安全阀进出气口的连接缝隙堵住,防止进行气密性检测时气体从连接处溢出,保证检测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阀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阀是启闭件受外力作用下处于常闭状态,当设备或管道内的介质压力升高超过规定值时,通过向系统外排放介质来防止管道或设备内介质压力超过规定数值的特殊阀门,通常应用在天然气等气体的运输,而为保证安全阀可以正常使用,在安全阀生产完成后,均需要对其气密性进行检测,防止出现天然气泄漏、供气压力不足等情况,目前的安全阀气密性检测方法基本都是将输气管道与安全阀连接后将安全阀沉入水中,并向安全阀内通入气体,通过观察水中是否产生气泡来判断气密性状况,而上述方式存在缺点,输气管道与安全阀的连接处密封不够,导致气体从连接处溢出产生气泡,容易造成安全阀气密性的误检。
实用新型内容
鉴以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全阀气密性检测装置,可以对安全阀与输气管道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检测时气体从连接处漏出,保证安全阀的气密性检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安全阀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机、输气管道以及接口密封机构,所述检测主机内部设置有气泵以及电池组,所述输气管道一端伸入到检测主机内部,并与气泵连接;所述接口密封机构设置在输气管道另一端内部,其包括发热片、热熔胶圈以及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输气管道同心圆设置,其靠近检测主机的一端延伸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输气管道内壁连接,所述限位环外表面与凸台侧壁以及输气管道内壁之间形成连接位,所述热熔胶圈设置在连接位中,所述发热片设置在凸台内部,并与电池组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主机外表面设置有按压开关,所述按压开关与电池组以及发热片组成电路回路。
优选的,所述输气管道包括波纹管道以及连接管道,所述波纹管道一端伸入到检测主机内部与气泵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管道连接,所述接口密封机构设置在连接管道内部。
优选的,所述限位环中部与连接管道内部构成气道。
优选的,还包括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设置在连接管道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夹紧板以及弹簧,所述连接管道内壁设置有凹槽,所述弹簧位于凹槽内,所述夹紧板伸入到凹槽内与弹簧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检测机构以及电磁开关,所述连接检测机构包括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以及控制器,所述红外发射管嵌入在限位环外表面上,所述红外接收管嵌入到输气管道内壁上,并位于红外发射管一侧,所述控制器以及电磁开关设置在检测主机内部,所述电磁开关与电池组以及发热片组成电路回路,所述控制器与电磁开关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阀气密性检测装置,将安全阀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输气管道连接,并使安全阀进出气口侧壁嵌入到连接位中,通过电池组向发热片供电,从而发热片可以对热熔胶圈进行升温加热,热熔胶圈温度升高后融化成带有粘性的液体状态,并迅速填补连接位与安全阀进出气口之间的缝隙,待温度下降后,热熔胶可以实现对连接处的密封,进行气密封检测时,可以防止空气从连接处溢出而影响到检测的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广安恒特种设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海南广安恒特种设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732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