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对虾高密度养殖增氧投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72037.X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46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彬;熊建华;赵永贞;陈田聪;林勇;陈晓汉;林原有;朱昔恩;杨艳;韦嫔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80 | 分类号: | A01K61/8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南宁智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9 | 代理人: | 谭月萍;邓世江 |
地址: | 530021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虾 高密度 养殖 投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虾高密度养殖增氧投喂装置,包括增氧系统和投料系统,所述投料系统包括供水装置、送料管、输送管和放料管。放料管侧面设有放料孔,放料管底部连接有配重块。送料管上连通有饲料仓和辅料药剂仓。本实用新型的增氧型水下投料系统能够将饲料精准投喂在指定投喂位置及水层,且能够补充指定投喂水层的溶氧量,使处于高密度养殖状态下的对虾获得最佳的摄食比率和摄食量,确保对虾快速同步生长,达到高密度养殖对虾体重规格均匀且养殖成活率高的效果,实现缩短养殖周期和提高养殖产量,进而提升养殖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设备装置简洁紧凑,工作效率高,适用于对虾以及其他类似摄食习性海水品种的养殖应用,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虾高密度养殖增氧投喂装置。
背景技术
凡纳滨对虾俗名南美白对虾,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个体大、生长快、营养需求低、抗病力强等优点,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在温度18-32℃,盐度1-40‰范围内均可生长。凡纳滨对虾蛋白需求低,出肉率高,是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的优良海水品种,是世界第一大对虾养殖品种。我国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首次引进凡纳滨对虾,并于1992年突破人工繁殖难关,之后在全国被广泛养殖,已成为我国对虾养殖的主导品种。
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技术进步,工厂化设施化高密度养殖成为稳产高产,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该养殖模式下,由于对虾养殖密度高,投喂饲料时,对虾大量聚集在投饵区域,导致投料区域溶氧急剧下降,局部缺氧且溶氧分布不均,容易造成对虾摄食不均且摄食量低的问题,同时还会有大量残料散落池底污染水体和增加饲料成本,不仅对虾设施化高密度养殖中出现此问题,其他海水养殖品种在集约化高密度养殖中也存在同样的困扰。
现有技术在快速补充溶解氧不足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多是水车式表层水体推水曝气,对于大水体和深水层,曝气很难做到指定区域的均匀增氧且效率低。因此,亟需一种可用于水下同步均匀投料和曝气增氧且可调节投料水体深度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虾高密度养殖增氧投喂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虾高密度养殖增氧投喂装置,包括增氧系统和投料系统,所述投料系统包括供水装置、塑钢材质的送料管、柔性塑料材质的输送管和放料管;
所述送料管一端与供水装置连通,另一端通过分支管与输送管连通,分支管上设有第一阀门;
输送管另一端通过接头与放料管可拆卸地螺纹连接;所述放料管侧面上沿其轴向设有一列放料孔,且放料管的上部、中部、下部的侧壁分别可拆卸地包裹有筛绢网;所述放料管底部连接有配重块,侧壁对称设有2根连接绳,每根连接绳的自由端分别连接有挂钩;
所述送料管上连通有饲料仓和辅料药剂仓,所述饲料仓底部和辅料药剂仓底部分别设有第二阀门、第三阀门;
所述增氧系统包括增氧管和氧气分散器,所述氧气分散器设于送料管上靠近输送管的一端,氧气分散器侧面连通有增氧管,所述增氧管另一端与外部气源连通,增氧管上设有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供水装置为供水管,供水管上设有水泵。
优选地,所述分支管一端为与送料管连通的总管,另一端设有1-8根与总管连通的分管,每根分管分别与1根输送管连通,所述第一阀门位于分管上。
优选地,所述分管与输送管为可拆卸地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放料孔的孔径为5-10mm。
优选地,所述筛绢网的孔径为20-60目。
优选地,所述外部气源为鼓风机或氧气瓶。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720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