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肠内营养袋的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66243.X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10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 |
代理公司: | 淮安菁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78 | 代理人: | 冯晓昀 |
地址: | 223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营养 加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肠内营养袋的加热装置,营养袋的底部连通设有输液管,输液管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肠内输液管的连接头,输液管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流速调节器和滴壶,滴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槽,滴壶底部连通的输液管从加热槽的槽底所设的通孔贯穿加热槽的槽底,输液管表面、对应位于滴壶至连接头的部分包覆固定连接有保温套。从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肠内营养袋的加热装置,通过加热槽单独对滴壶内的营养液进行加热,不仅由于单位时间内所要加热的营养液的量较少,加热效率高、加热效果好,而且加热所需的功率较低,降低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肠内营养袋输液加热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肠内营养袋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它不仅能用口服或管饲方法提供人体全部营养需求和补充自然饮食及肠外营养支持的不足,还能有效地维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营养液通常是低温冷藏保存,在给患者营养液滴注前,需要对营养液进行加热或在室温环境放置若干小时进行温度平衡,以减少对患者带来的副作用。但是目前市面上所有对营养液的加热都是直接对营养袋内的营养液进行整体加热,这种加热方式虽然能够使营养液的温度符合人体问题,但是由于营养袋内的营养液量比较多,所以不仅营养液加热到符合人体温度所需的能耗较大,而且加热所需的时间较长;另外,也还需要营养液在整个输液过程中仍然需要加热或保温,以使全部营养液输入人体时的温度一直符合人体温度,这就导致能耗的进一步增加;另外营养袋内的营养加热后通过输液管输入人体时,由于营养液在输液管内的流速相对并不快、而且在输液管内的流动时间也相对较长,所以可能会导致输液管内位于末端的营养液温度已经不符合人体温度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肠内营养袋的加热装置,通过加热槽单独对滴壶内的营养液进行加热,不仅由于单位时间内所要加热的营养液的量较少,加热效率高、加热效果好,而且加热所需的功率较低,降低能耗;通过在滴壶下方的输液管表面设置保温套,从而避免营养液在通过输液管输送至人体内之前而冷却,保证营养液在进入人体前的温度仍然符合人体温度;另外加热腔内的液态加热介质,使得滴壶内的营养液加热均匀;通气通过加热槽的保温层的作用,避免加热腔所产生的热量向外流失,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降低能耗;通过“C”形结构的柔性隔热板制备得到保温套,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制备方法简单;通过测温口和塞子的设置,从而可以对即将进入人体的营养液的温度进行测量,进而保证进入人体内的营养液温度符合体温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肠内营养袋的加热装置,包括营养袋,所述营养袋的底部连通设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肠内输液管的连接头,所述输液管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流速调节器和滴壶,所述滴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槽,所述滴壶底部连通的输液管从加热槽的槽底所设的通孔贯穿加热槽的槽底,所述输液管表面、对应位于滴壶至连接头的部分包覆固定连接有保温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加热槽的槽壁内侧和槽底内侧设有封闭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填充有液态导热介质,所述加热腔内的底部外侧还固定设有电加热管。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电加热管的导线向外伸出加热槽。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加热槽的槽壁外侧和槽底外侧为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保温套为横截面为“C”结构的柔性隔热板,所述柔性隔热板通过扎带捆扎固定于输液管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扎带的一端固定于柔性隔热板,另一端为自由端。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扎带背向输液管一侧的端面设有魔术贴的圆毛面,所述扎带的自由端位置处、面向输液管一侧的端面固定设有魔术贴的刺毛面。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扎带沿着柔性隔热板的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662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