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沉积柱分层改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56301.0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84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单保庆;王希江;孔学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乾和水环境与水生态监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范赤 |
地址: | 101399 北京市顺义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积 分层 改进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积柱分层改进装置,包括采泥管,所述采泥管为空心管,所述采泥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包含若干子套管,两相邻的所述子套管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采泥管的侧壁上均匀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插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沉积柱分层改进装置,这种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可以对多种湖库硬质底泥进行快速测定,能使分层过程更加快速与省力,从而提高现场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沉积柱分层改进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对湖库污染的监测以水质监测为主,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针对湖库内源污染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即不仅监测水体污染物浓度,更需要关注湖库内源污染物状况及内源污染的水质效应。
在湖库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内源污染控制是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但是在对沉积物的采集及分层过程中始终处于薄弱环节。掌握湖库底泥污染物浓度与底泥在不同深度的污染物含量对生态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多次野外实践经验显示,传统的深层采泥器在采集过程中,采集的底泥较深且硬度较大时,在后期的分层时十分费力,如白洋淀(底泥淤积深度在1m左右),底泥多为硬质底泥,在采集完成后分层时十分费力,不易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沉积柱分层改进装置,能够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设计一种沉积柱分层改进装置,包括采泥管,所述采泥管为空心管,所述采泥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包含若干子套管,两相邻的所述子套管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采泥管的侧壁上均匀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插片。
进一步,所述采泥管、套管之间通过螺丝进行连接。
进一步,所述卡槽的几何尺寸与所述插片的几何尺寸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采泥管、套管、插片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进一步,所述采泥管的截面为圆环形。
进一步,所述采泥管的外壁上缠绕有铁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这种沉积柱分层改进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可以对多种湖库硬质底泥进行快速测定,能使分层过程更加快速与省力,从而提高现场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沉积柱分层改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沉积柱分层改进装置中采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沉积柱分层改进装置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沉积柱分层改进装置中插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采泥管;2、套管;3、螺丝;4、卡槽;5、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乾和水环境与水生态监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乾和水环境与水生态监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563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颗粒流化床辅助旋流流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绿化建筑环保节能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