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长寿命超拉拔切割钢丝用连铸浸入式水口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444539.1 | 申请日: | 2021-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99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贺佳佳;沈艳;屈志东;许加陆;王昆鹏;孟晓玲;张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州中天特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41/50 | 分类号: | B22D41/5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郑云 |
| 地址: | 213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寿命 拉拔 切割 钢丝 用连铸 浸入 水口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寿命超拉拔切割钢丝用连铸浸入式水口,包括水口本体,水口本体具有供钢水流通的通道,水口本体从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碗口段、上变径连接段、下变径连接段和渣线段,上变径连接端的外周面还包裹有耐火纤维棉,下变径连接端的顶部外径也大于底部外径;上变径连接段、下变径连接段和渣线段内壁均具有内衬;渣线段上设有三道渣线位,相邻两道渣线位之间间距相同。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采用三道渣线位,并将渣线部位的材质与长度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将内衬的材质与厚度进行优化,确保内衬不脱落,进而提高中间包的浇注时长,提高浸入式水口渣线的抗保护渣侵蚀能力,减少因浸入式水口穿孔导致的超拉拔切割钢丝断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寿命超拉拔切割钢丝用连铸浸入式水口。
背景技术
在炼钢厂连铸区域,浸入式水口是超拉拔切割钢丝钢连铸浇注过程中,连接中间包与结晶器之间的钢水流通通道。由于外挂式分体浸入式水口碗口与中间包上水口接触处会有缝隙,为避免空气进入钢水中,通常在外挂式分体浸入式水口碗口采用石棉密封垫进行密封,来起到保护浇注的作用,防止钢水二次氧化。但在长浇次浇注过程中,由于结晶器振动,导致分体水口偏斜,如果不人工去矫正,长时间浇注会导致浸入式水口穿孔,进而导致超拉拔切割钢丝断丝。
为避免浸入式水口穿孔,人们通常采取在线更换浸入式水口的方法,来提高连铸中间包的浇注时长,但是在线更换浸入式水口有3个缺陷,其一有钢流落在碗口部位,碗口密封不良导致钢水吸气;其二每个流因换水口前后挑水口报废坯6m,对于小方坯10个流连铸机每月挑水口报废坯多达120t;其三在线更换水口劳动强度大,给现场操作人员带来很大困难。
对此公开号CN109759574A提供了一种低杨氏模量化的浸入式水口内衬材料,其主要是由MgO(90%-95%)和酚醛树脂(主要为C:5%-10%)组成的内衬材料,但含C的内衬材料遇到高温钢水易脱碳,仍然存在内衬脱落的风险。
对此公开号为CN201046502Y提供了一种长寿命浸入式水口烘烤密封圈,其提供了一种水口烘烤密封圈,主要解决浸入式水口和负压烘烤器之间得我密封不良问题,然而并没有解决如何提高中间包浇筑时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在确保内衬不脱落,中间包浇筑时间长,有效提高浸入式水口渣线的抗保护渣侵蚀能力,减少超拉拔切割钢丝断丝的一种长寿命超拉拔切割钢丝用连铸浸入式水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寿命超拉拔切割钢丝用连铸浸入式水口,设置在超拉拔切割钢丝连铸浇注中的中间包和结晶器之间,包括水口本体,所述的水口本体内沿其轴向中心贯穿具有供钢水流通的通道,所述的水口本体从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碗口段、上变径连接段、下变径连接段和渣线段,所述的上变径连接段的顶部外径大于底部外径、即上变径连接段的外周面为斜面,所述的上变径连接端的外周面还包裹有耐火纤维棉,所述的下变径连接端的顶部外径也大于底部外径,其中上变径连接段的外周面斜度大于下变径连接端的外周面斜度;所述的上变径连接段、下变径连接段和渣线段内壁均具有内衬;所述的渣线段上设有三道渣线位,相邻两道渣线位之间间距相同。
在上述方案中,合理设计了上变径连接段和下变径连接端,通过斜度区分了两个段落,并对上变径连接端外包保温。而渣线段对应设计三道渣线位,便于在连铸过程中通过三道渣线有效提高中间包的浇注时长,并合理设计内衬,确保长时间浇注时内衬不剥落,抗钢水冲刷能力强,渣线抗保护渣侵蚀能力强,可连续操作,无需在线更换水口,同时可有效减少因浸入式水口穿孔导致的超拉拔切割钢丝断丝。
进一步的,以渣线段底面为起始位置,沿水口本体轴线向上,三道渣线位位于70mm至165mm的位置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州中天特钢有限公司,未经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州中天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445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