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片及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42429.1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78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谭博健;郭志华;方双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50/531;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广东朗乾律师事务所 44291 | 代理人: | 杨焕军 |
地址: | 519180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 ||
极片及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第一极片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的表面上具有涂膏区和空箔区,所述空箔区位于极片的尾部,在极片头部的涂膏区上设置有胶纸,所述胶纸的长度至少等于极片的宽度;所述第二极片的头部具有弯折段,所述弯折段为空箔区,所述第一极片头部侧的边缘和所述第二极片头部侧的涂膏区的边缘平齐。本实用新型在正极片头部两侧的涂膏区设置胶纸,可以防止析锂,从而在和负极片进行卷绕时,让正极片的头部和负极片的涂膏区边缘平齐,负极片的弯折段为空箔,从而减小电芯在极片弯折位置处的厚度,减少电芯局部厚度差,改善电芯整体的平整度,使得化成时电芯整体受力均匀,保证化成效果和电芯质量,降低电芯循环失效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STP结构电芯的锂离子电池及所使用的正极片。
背景技术
卷绕式STP结构电芯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序:清洗、辊压、制片、卷绕、封装,注液、化成。目前STP结构电芯的正极片在卷绕前,制片时需要将极片的头部裁切掉,裁切的部分包括正极片头部的空箔以及部分的涂膏区,然后再和负极片一起卷绕制成电芯。极片卷绕时,极片的头部会有一段向内弯折的弯折段,由于极片上的涂膏区厚度相对于集流体的厚度较厚,极片头部的弯折段会使得电芯在弯折段所在的位置的厚度和电芯其它部位的厚度存在较大的厚度差,从而导致电芯表面不平整,而如果电芯表面平整度较差,在电芯化成时就会造成电芯受力不均匀,影响化成效果,可能会带来电芯循环失效的风险,无法保证电池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平整度的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极片,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的表面上具有涂膏区和空箔区,所述空箔区位于极片的尾部,在极片头部的涂膏区上设置有胶纸,所述胶纸的长度至少等于极片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胶纸的厚度为0.006mm~0.03mm。
进一步的,所述胶纸的宽度为6mm~25mm。
进一步的,所述胶纸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胶纸头部侧的边缘和所述涂膏区头部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5mm。
进一步的,所述集流体两侧表面上的涂膏区的长度不同,极耳位于涂膏区的区域内。
进一步的,所述集流体两侧表面上的涂膏区的长度差ΔL为0<ΔL≤3mm。
进一步的,所述涂膏区的厚度为0.09mm~0.2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为前述极片,所述第二极片的头部具有弯折段,所述弯折段为空箔区,所述第一极片头部侧涂膏区的边缘和所述第二极片头部侧的涂膏区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极片上的涂膏区的厚度为0.05mm~0.15mm。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正极片的制片方式,在正极片头部两侧的涂膏区设置胶纸,用胶纸将正极片头部涂膏区覆盖,胶纸可以起到防止析锂的作用,从而在和负极片进行卷绕时,可以让正极片的头部和负极片的涂膏区边缘平齐,使得负极片的弯折段可以为空箔,从而减小电芯在极片弯折位置处的厚度,减少了电芯局部厚度差,改善电芯整体的平整度,使得化成时电芯可以整体受力均匀,保证化成效果和电芯质量,降低电芯循环失效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424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