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外使用的易撕裂光电复合缆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36901.0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75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磊;盛泽君;盛艳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光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8 | 分类号: | H01B7/28;H01B7/29;H01B7/282;H01B7/18;H01B7/17;G02B6/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30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外 使用 撕裂 光电 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外使用的易撕裂光电复合缆,包括光缆主体,所述光缆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光单元,且光缆主体的表面设置有阻水带,并且阻水带包覆设置在光单元的外侧,所述光缆主体和电缆主体之间设置有连接带,且连接带上开设有撕裂槽。该室外使用的易撕裂光电复合缆,本光电复合缆,因为使用“8”字型,不仅结构稳定,并且具备抵抗烈日暴晒风化、耐寒、耐高温的能力。在‑40度到85度循环时光单元采用蝶型管道光缆结构,不仅有阻水的性能,还能保证数据稳定同时方便安装快接头。易撕裂8字形光电复合缆结构上采用8字形结构,且光缆主体和电缆主体连接处采用了撕裂槽,不仅使光单元和电单元互不干扰,而且还能快速分离,施工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室外使用的易撕裂光电复合缆。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复合缆的普及使用,使用要求也慢慢提高。普通光电复合光缆结构上复杂,需要光单元和电单元一起绞合,对光单元数据损耗不好控制,结构不太稳定,并且在-40度到85度循环时,因光缆单元尺寸小,在缆的内部无法固定,造成旋转,因此数据不太稳定,且在室外布线,电源线和光缆不能独立分开影响美观。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光电复合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外使用的易撕裂光电复合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普通光电复合光缆结构上复杂,需要光单元和电单元一起绞合,对光单元数据损耗不好控制,结构不太稳定,并且在-40度到85度循环时,因光缆单元尺寸小,在缆的内部无法固定,造成旋转,因此数据不太稳定,且在室外布线,电源线和光缆不能独立分开影响美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外使用的易撕裂光电复合缆,包括光缆主体,所述光缆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光单元,且光缆主体的表面设置有阻水带,并且阻水带包覆设置在光单元的外侧,所述光缆主体的外侧设置有电缆主体,且电缆主体的表面设置有聚酯带,所述电缆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电单元,且聚酯带包覆安装在电单元的外侧,所述电缆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开伞索,且开伞索位于电单元的外侧,所述光缆主体和电缆主体之间设置有连接带,且连接带上开设有撕裂槽。
优选的,所述光单元在光缆主体的内部对称分布,且光单元为蝶型管道光缆结构。
优选的,所述阻水带为阻水芳纶材质。
优选的,所述聚酯带嵌套包覆在电单元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光缆主体和电缆主体热熔连接,且连接带表面开设的撕裂槽为“V”字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室外使用的易撕裂光电复合缆,本光电复合缆,因为使用“8”字型,不仅结构稳定,并且具备抵抗烈日暴晒风化、耐寒、耐高温的能力。在-40度到85度循环时光单元采用蝶型管道光缆结构,不仅有阻水的性能,还能保证数据稳定同时方便安装快接头。易撕裂8字形光电复合缆结构上采用8字形结构,且光缆主体和电缆主体连接处采用了撕裂槽,不仅使光单元和电单元互不干扰,而且还能快速分离,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缆主体和电缆主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缆主体;2、光单元;3、阻水带;4、电缆主体;5、聚酯带;6、电单元;7、开伞索;8、连接带;9、撕裂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光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光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369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