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益扩散膜及背光模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431834.3 | 申请日: | 2021-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81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敖光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隆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6/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肖宇扬 |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益 扩散 背光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益扩散膜及背光模组,该增益扩散膜包括基板、设于基板上用于折射并分光的棱镜层以及用于提高出光亮度和光线均匀性的微结构层;所述棱镜层与微结构层分别设于基板的两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益扩散膜,结构设计简单,通过棱镜层的棱镜结构将光线折射并分散至微结构层,微结构层能避免单位面积的光强度过度减弱以提高出光亮度并均匀射出;应用了该增益扩散膜的背光模组亮度增益达到13%~14%。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益扩散膜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BackLight)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提供光源的器件,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液晶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背光模组产生的光线调制的结果。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结构主要有光源、导光板、扩散膜、光学膜片等,如图1所示,扩散膜1包括基材11、下光扩散层12以及上光扩散层13,通过扩散膜将点光源修正成均匀面光源以达到光学扩散,但光线在扩散膜中经过多次折射、反射与散射后会降低单位面积的光强度,以使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的转换效率低,产生的亮度不足,因此影响液晶显示器显示画面的视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益扩散膜及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增益扩散膜,包括基板、设于基板上用于折射并分光的棱镜层以及用于提高出光亮度和光线均匀性的微结构层;所述棱镜层与微结构层分别设于基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益扩散膜,结构设计简单,通过棱镜层的棱镜结构将光线折射并分散至微结构层,微结构层能避免单位面积的光强度过度减弱以提高出光亮度并均匀射出。
进一步地,所述棱镜层为阵列设置的棱镜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层为磨砂层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为透明板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在导光板一侧的光源以及设在导光板上方的光学膜片,还包括上述的增益扩散膜,所述增益扩散膜设在导光板与光学膜片之间,且所述棱镜层朝向导光板设置,所述微结构层朝向光学膜片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增益扩散膜将导光板反射的光线折射并分散后,光线在扩散膜内折射、反射与散射的次数减少,经过微结构层射出至光学膜片上的光线亮度高且均匀,且亮度增益达到13%~14%。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片包括上增光膜片以及下增光膜片,所述上增光膜片与下增光膜片的棱镜方向正交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增光膜片的棱镜方向与光源的光传导方向一致,所述增益扩散膜的棱镜方向与上增光膜片的棱镜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下增光膜片的棱镜方向与光源的光传导方向一致,所述增益扩散膜的棱镜方向与下增光膜片的棱镜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益扩散膜及其背光模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益扩散膜,结构设计简单,通过棱镜层的棱镜结构将光线折射并分散至微结构层,微结构层能避免单位面积的光强度过度减弱以提高出光亮度并均匀射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增益扩散膜将导光板反射的光线折射并分散后,光线在扩散膜内折射、反射与散射的次数减少,经过微结构层射出至光学膜片上的光线亮度高且均匀,且亮度增益达到13%~14%。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扩散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扩散膜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隆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隆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318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窗器
- 下一篇:一种便于收纳的运动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