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新冠病毒样品检测前处理的消毒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428344.8 | 申请日: | 2021-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08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自若;贾怡;李峻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羽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L2/20 | 分类号: | A61L2/20;A61L2/24;A61L2/26;A61L10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6 | 代理人: | 张攀 |
| 地址: | 102300 北京市门头沟***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病毒 样品 检测 处理 消毒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新冠病毒样品检测前处理的消毒系统,包括臭氧发生器、消毒室、臭氧传感器、臭氧中和器以及控制模块;所述臭氧发生器、臭氧传感器、臭氧中和器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臭氧发生器用于产生臭氧;所述消毒室用于对新冠病毒检测的样品进行消毒;所述臭氧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消毒室中的臭氧浓度,并将监测结果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臭氧中和器用于将消毒室中的臭氧中和处理成氧气;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接收到的所述臭氧传感器的数据控制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或所述臭氧中和器的开启与关闭。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新冠病毒样品检测前处理的消毒系统,提供了一种全覆盖、无死角和无次级污染残留物的清洁消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臭氧气体用于新冠病毒样品检测前处理的消毒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与疫情抗击博弈的过程中,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的唯一标准和常用手段。然而,核酸检测所采集的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咳痰、抽吸痰、组织等)含有病毒,有传染性。此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也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气溶胶感染在检验科并不罕见,在采血过程中、离心、拔帽、加样、全自动仪器设备工作等过程中均可产生气溶胶。同时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也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因此,在检测新冠病毒之前,对样本的灭活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快速的杀菌剂,是独有的融菌型制剂,可迅速融入细胞壁,破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内部结构,对各种致病微生物有极强的杀灭作用。此外,臭氧具有扩散性好、无死角、浓度分布均匀、杀菌谱广、迅速而彻底,能实现全覆盖,由此可节省大量消毒剂与抗菌素,成本低,且无二次污染。因此,研发一种基于臭氧发生器用于新冠病毒样品检测前处理的消毒系统,是当前应对新冠病毒疫情迫切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臭氧气体用于新冠病毒样品检测前处理的消毒系统。该消毒系统结构简单、易于构建,能够实现新冠病毒样品检测前对样品的消毒处理,确保了消毒效果;避免了病毒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可能造成的病毒传播,确保了操作人员的安全;臭氧杀菌后还原成氧,无任何残留和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臭氧气体用于新冠病毒样品检测前处理的消毒系统,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新冠病毒样品检测前处理的消毒系统,包括臭氧发生器、消毒室、臭氧传感器、臭氧中和器以及控制模块;所述臭氧发生器、臭氧传感器、臭氧中和器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臭氧发生器用于产生臭氧;所述消毒室用于对新冠病毒检测的样品进行消毒;所述臭氧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消毒室中的臭氧浓度,并将监测结果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臭氧中和器用于将消毒室中的臭氧中和处理成氧气;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接收到的所述臭氧传感器的数据控制所述臭氧发生器和/ 或所述臭氧中和器的开启与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臭氧传感器包括臭氧浓度监测芯片,所述监测芯片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臭氧中和器包括抽气泵、臭氧还原催化剂模块和报警系统,上述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智能控制系统和液晶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屏用于设置消毒室的参数,使用者可以通过液晶屏执行对消毒室的控制或者监测消毒室的运行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消毒室为消毒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新冠病毒样品检测前处理的消毒系统,旨在杀灭新冠病毒检测的样品或者气溶胶中的新冠病毒,提供了一种全覆盖、无死角和无次级污染残留物的清洁消毒方法。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消毒过程中始终自动维持臭氧浓度稳定,操作简便快捷、无需安装、运行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羽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北京羽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283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