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驱动垂直排列型交流输电线路的相间瞬时短路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28152.7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67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庞广恒;雷霄;林少伯;刘世成;周亦夫;赵志华;杨尚瑾;朱艺颖;李新年;杨立敏;刘琳;吴娅妮;王薇薇;胡涛;谢国平;王晶芳;刘翀;张晓丽;李跃婷;张晋华;刘浩芳;许锐文;付小倍;贺郁文;李潇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丽楼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驱动 垂直 排列 交流 输电 线路 相间 瞬时 短路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驱动垂直排列型交流输电线路的相间瞬时短路试验装置,短路引弧线一端与连接至绝缘支柱的绝缘绳一端相连,另一端与连接至无人机的绝缘绳一端相连,试验线路选择三相输电线中位置相对靠下的两相;带平台的绝缘支柱安装在试验线路的无其他线路的一侧,无人机停放在带平台的绝缘支柱的平台上;绝缘绳通过控制无人机飞行,穿过交流线路的中间相和最上面一相,令绝缘绳搭在中间相的线路上,同时保证引弧线距离试验线路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操作无人机牵引与其相连的绝缘绳向远离试验线路的方向飞行,从而牵引引弧线慢慢靠近试验线路并同时拉紧绝缘绳,当引弧线搭接在试验线路的下方两相线路上时,形成线路相间瞬时短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压交流输电试验方法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垂直排列型交流输电线路的相间瞬时短路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交流线路相间瞬时接地短路试验用于考核输电线路中控制保护系统的功能,能够有效测试输电线路短路故障后其保护控制系统的短路保护动作是否正确,对于验证电力系统是否可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交流输电线路瞬时短路试验主要包括单相、相间及三相瞬时短路试验,其中三相瞬时短路试验主要通过加装断路器实现,操作比较复杂,且试验成本较高。单相瞬时对地短路试验主要通过弩、弹簧炮等弹簧动力发射装置、抛射枪等燃料动力发射装置或无人机等飞行仪器,将与大地相连的金属引弧线抛射至带电的输电线路上,使线路形成对地短路。短路后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通过电流热效应瞬间将较细的金属引弧线气化,实现线路瞬时对地短路。而目前常用的相间短路试验方法则借鉴了单相瞬时对地短路中利用发射装置抛射引弧线的手段,将引弧线搭接至两相线路,形成相间瞬时短路。此外,亦有在输电线路上装设试验辅助装置和垂直导线,再通过牵引绝缘绳和悬挂绝缘绳,驱动连接接地部件的引弧线靠近垂直导线,使垂直导线向引弧线放电,实现不同相间的输电线短路的试验方法。
然而,上述交流输电线路的相间瞬时短路试验方法均局限于水平排列型输电线路,无法适用于垂直排列型输电线路。因此,需要研究一种适用于垂直排列型输电线路的相间瞬时短路试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排列型交流输电线路的相间瞬时短路试验装置,用于解决传统试验方法无法适用于垂直排列型输电线路相间瞬时短路试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垂直排列型交流输电线路的相间瞬时短路试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三相交流输电线1、第一绝缘绳2、短路引弧线3、第二绝缘绳4、带平台的第一绝缘支柱5、带平台的第二绝缘支柱6及无人机7;
其中短路引弧线3一端与连接至第一绝缘支柱5的绝缘绳2一端相连,另一端与连接至无人机7的第二绝缘绳4一端相连,试验线路选择三相交流输电线1中位置相对靠下的两相;带平台的第一绝缘支柱5安装在试验线路的无其他线路的一侧,无人机7停放在带平台的第二绝缘支柱6的平台上;
在试验前,将与无人机7相连的绝缘绳通过控制无人机飞行,穿过三相交流输电线1的中间相和最上面一相,令第二绝缘绳4搭在中间相的线路上,同时保证引弧线距离试验线路有足够的安全距离;试验中,操作无人机7牵引与其相连的第二绝缘绳4向远离试验线路的方向飞行,从而牵引短路引弧线3慢慢靠近试验线路并同时拉紧第一绝缘绳2,当短路引弧线3搭接在试验线路的下方两相线路上时,形成线路相间瞬时短路。
可选地,还包括,两条试验输电线路均需用铝包带加以保护,铝包带需紧紧包裹住试验线路防止中间有空隙导致放电。
可选地,还包括,无人机7的牵引带动短路引弧线3平稳跨接于两条试验线路。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绝缘绳2用于高压带电作业,短路引弧线3采用多股铜绞线,铜绞线直径2mm2,第二绝缘绳4用于高压带电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281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相串连组合式偏心传动轴
- 下一篇:可调式索鞍整体高精度定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