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传导测温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421999.2 | 申请日: | 2021-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43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孔迎涛;孙倩楠;范利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K13/00 | 分类号: | G01K13/00;G01K1/16 |
| 代理公司: | 洛阳华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3 | 代理人: | 刘亚莉 |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导 测温 组件 | ||
一种传导测温组件,包括与发热体直接接触的导热体、固定在导热体上以便于检测导热体温度的测温芯片、测温芯片引出的用以传递测温芯片信号的传输导线、与传输导线另一端连接以便于与信号采集板连接的连接插件;导热体上设有限定其位置的限位键、固定其位置的支撑弹爪以及与发热体直接接触的配合面。该测温组件直接与发热体接触,提高了测温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导测温组件。
背景技术
根据国标GB/T 1847.1要求,额定充电电流大于16A的应用场合,供电插座、车辆插座均应设置温度监控装置,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应具备温度检测和过温保护功能。目前市场上测温方式大部分采用间接检测方法,温度传感器与被测发热体有一段距离,导致被测温度和发热体温度相差很大,检测响应速度慢,电动汽车和供电设备会对温度信号做出错误的控制。因此需要一种直接与发热体接触的测温组件,提高测温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测温误差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导测温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传导测温组件,包括与发热体直接接触的导热体、固定在导热体上以便于检测导热体温度的测温芯片、测温芯片引出的用以传递测温芯片信号的传输导线、与传输导线另一端连接以便于与信号采集板连接的连接插件;导热体上设有限定其位置的限位键、固定其位置的支撑弹爪以及与发热体直接接触的配合面。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体为圆环柱状体的导热环,导热环由便于导热的金属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键设置在导热环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弹爪围绕导热环中心分布在导热环外表面,并且支撑弹爪的一面与导热环的端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环外表面设置有用以固定测温芯片的芯片固定区。
进一步的,所述芯片固定区内填充绝缘材料,以避免测温芯片被强电击穿。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该测温组件直接与发热体接触,提高了测温准确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与信号采集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与传导端子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导热环,2-限位键,3-支撑弹爪,4-第一配合面,5-第二配合面,6-芯片固定区,7-测温芯片,8-传输导线,9-连接插件,10-信号采集板,11-壳体,12-传导端子,13-测温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219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