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第一掌骨假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17422.4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54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刘畅;陈山林;蒋协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积水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2 | 分类号: | A61F2/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 掌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第一掌骨假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第一掌骨假体包括假体本体;假体本体上开设有肌腱固定孔。达到了稳定第一腕掌关节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第一掌骨假体。
背景技术
拇指对掌试验是让拇指末节指腹与小指末节指腹面面相对,拇指对掌功能是一个多关节、多肌肉、多平面的复杂协调运动。根据运动的程序,可分解为三部分:即最初的拇指伸直为的桡侧外展,其后是旋转至掌侧外展位,继而掌指与指间关节屈曲,最终是拇指指端达到小指掌指横纹与远侧掌横纹间,形成与掌心垂直的“O”形。
对于拇指腕掌关节以远缺损的患者来说,若是需要重建拇指,目前的方案为游离髂骨重建掌骨,并将腕掌关节融合,以稳定掌骨。进而结合足趾移植,替代拇指指骨部分。同时骨性结构外还另需要辅助皮瓣手术进行创面覆盖。或是采用示指拇化术重建拇指,同时需要融合腕掌关节,起到稳定指骨的作用。
目前骨移植技术可以满足骨性长度的重建,但是无法重建腕掌关节。而腕掌关节是人手功能在进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拇指发挥对掌功能的重要的解剖学基础。目前的骨移植技术只能将腕掌关节融合,丧失了拇指对掌功能。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保留拇指对掌功能的第一掌骨假体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第一掌骨假体,以缓解现有技术中丧失了拇指对掌功能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掌骨假体,包括假体本体;
所述假体本体上开设有肌腱固定孔。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肌腱固定孔的延伸方向从所述假体本体的腕掌关节中心至桡背侧。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肌腱固定孔的直径在2mm-10mm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肌腱固定孔的直径在2mm-9mm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肌腱固定孔的直径在2mm-8mm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肌腱固定孔的直径在2mm-7mm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假体本体的远端设置为平面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假体本体的远端设置有便于骨移植的辅助杆。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辅助杆的长度在5-40mm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辅助杆的长度在5-20mm之间。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掌骨假体,包括假体本体;假体本体上开设有肌腱固定孔。
具体的,在重建拇指手术中,医务人员将假体本体置入患者重建拇指位置,并且假体本体的近端贴近患者的大多角骨,假体本体的远端贴近患者的指骨(或是游离的足趾趾骨,或是进行指骨骨性重建的游离髂骨块),假体本体上开设有肌腱固定孔,通过肌腱固定孔的设置,采用自体肌腱移位术,重建腕掌关节稳定性,因此患者可以获得一个稳定有一定活动度的腕掌关节,辅助拇指更好的发挥功能,从而在术后保留患者拇指对掌功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未经北京积水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174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雾化芯和储油器以及电子烟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持钉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