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耳道内植皮导入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411344.7 | 申请日: | 2021-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92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顺利;张铭;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A61M31/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龙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72 | 代理人: | 张俊涛 |
| 地址: | 250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道内 植皮 导入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伤患者康复器械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耳道内植皮导入固定装置。它包括一段硬质胶管,硬质胶管上开有纵向的槽孔,硬质胶管外包覆有软胶管,软胶管的边缘与硬质胶管之间密封,并将槽孔露出来;软胶管通过充气管连接充气囊,充气囊上设有充气阀。充气管的外径小于硬质胶管的内径并且充气管从硬质胶管穿过。软胶管外套有定位环。软胶管外附有抗菌性止血药物。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能充气的软胶管,软胶管充气后能对皮片保持持续的压力,有利于皮片与创面的结合,也能防止耳道挛缩和闭锁;定位环的设置,可以根据创面在耳道内的深度对皮片进行定位,避免皮片贴合不到位的现象的发生。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灵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伤患者康复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道内植皮导入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耳道深度烧伤患者来说,如果不能进行及时封闭创面,耳道内肉芽增生会发生挛缩,继而形成闭锁。且创面坏死组织溶解、感染产生较多脓性分泌物,引流不畅容易向颅内扩散,甚至可导致颅内感染,对将来患者的愈合会带来很大的麻烦。由于耳道皮肤全层烧伤,因此只能采用植皮的方法进行修复。修复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皮片如何导入耳道,二是如何保证适度压力,如果压力小,则皮片难以成活,植皮失败,如果压力过大,则会造成耳道缺血损伤。
对于耳道烧伤,目前有如下处理方法:一、耳道创面进行必要换药治疗后,听之任之,让其挛缩、闭锁,后期给患者佩戴助听器,如此做的风险是:脓性分泌物会不断产生、积聚,并且向颅内扩散后,会造成颅内感染;耳道闭锁,造成耳聋,给患者心理上造成很大压力,也影响外观等。二、岛状皮瓣转移,通俗点讲就是将岛状皮瓣做成一个筒,然后将其转移导入耳道内使其愈合,这样做的风险是:手术难度大,成活率低下,并且耳道不能有效扩张,造成耳道易挛缩,直至闭锁。三、小皮片移植,就是向耳道内植入若干小皮片,这些小皮片各自扩张后形成一片,从而将创面封闭,其风险是:植皮过程中需要利用纱布条提供压力,因此容易造成皮片移位,小皮片成活率低,并且结疤后疤痕挛缩明显,术后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植皮过程中皮片不移位、成活率高的耳道内植皮导入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耳道内植皮导入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段硬质胶管,所述硬质胶管上开有纵向的槽孔,所述硬质胶管外包覆有软胶管,所述软胶管的边缘与硬质胶管之间密封,并将槽孔露出来;所述软胶管通过充气管连接充气囊,所述充气囊上设有充气阀。
所述充气管的外径小于硬质胶管的内径并且充气管从硬质胶管穿过。
所述软胶管外套有定位环。
所述软胶管外附有抗菌性止血药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能充气的软胶管,软胶管充气后能对皮片保持持续的压力,有利于皮片与创面的结合,也能防止耳道挛缩和闭锁;定位环的设置,可以根据创面在耳道内的深度对皮片进行精确定位,避免皮片贴合不到位的现象的发生。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灵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加上皮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硬质胶管,101槽孔,2软胶管,3充气管,4充气囊,5充气阀,6皮片,7定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113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