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RFID电子芯片的电子密钥锁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10137.X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02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郑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盘石纳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K19/073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华苑产业园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rfid 电子 芯片 密钥 | ||
一种带有RFI D电子芯片的电子密钥锁。其包括电池、锁盒、锁盖、供电接口、底板、微处理器和电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RFI D电子芯片的电子密钥锁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采用的微处理器具有信息存储、射频信号接收及电机驱动功能,而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所以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行成本,并且安全可靠、智能程度高采用透明硬质塑料制成的锁盒和锁盖抗外部冲击能力强,不易损坏。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且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融系统专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RFID电子芯片的电子密钥锁。
背景技术
目前金融系统中通常采用包装箱或包装袋来盛放、转运钱币。包装箱或包装袋的开口处一般安装有拉链。当银行工作人员需要转运钱币时,其首先需打开包装箱或包装袋上的拉链,然后从开口处向其内部装入钱币,待装完钱币后先用拉头将拉链闭合,之后在拉链的拉头上进行铅封即可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这种铅封方式存在的问题是人工强度大、功能单一、具有安全隐患、承载信息量少且效率极低等问题,因此浪费严重且不环保。另外,在仓储时这种方式通常是人工填写单据或录入电脑,因此手续复杂、容易写错、盘点困难、信息共享不及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发明了一种如中国发明专利第2012100018928 号公开的带有电子芯片的保险止退装置及锁片邦定方法,并且获得授权。如图1 所示,该带有电子芯片的保险止退装置包括固定在拉链1端部的固定盒2、与拉链1的拉头3通过连接板4相连且能够安装在固定盒2上或与之分离的活动拉盖5和用于防止固定盒2和活动拉盖5分离的电子芯片保险锁片30;使用方法如下:当需要利用本保险止退装置锁定包装箱或包装袋上的拉链1时,工作人员首先利用活动拉盖5将拉链1上的拉头3拉至固定盒2上凹槽9的内部空间中,然后将活动拉盖5扣在固定盒2上,从而将拉头3全部封闭在活动拉盖5 的内部,最后用手拿住电子芯片保险锁片30上的锁片柄43,并将止退爪44对准活动拉盖5上的插口32和固定盒2上的止退口31而后用力插入,在此过程中,电子芯片保险锁片30上止退爪44的两个矩形头部将下压两个锁柱35上的拉钩36,待两个矩形头部越过上述两个拉钩36后,两个拉钩36将依靠弹簧34 的弹性向上弹起,从而将电子芯片保险锁片30上的止退爪44锁住。该装置可有效记录并监管锁具开闭流程信息。
但该装置存在下列问题:当需要打开包装箱或包装袋时,必须将电子芯片保险锁片30的中部强力硬性折断,这时电子芯片保险锁片30将完全报废,下次使用时必须重新更换新的电子芯片保险锁片30,所以使用成本高,浪费比较严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带有RFID电子芯片的电子密钥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RFID电子芯片的电子密钥锁包括电池、锁盒、锁盖、供电接口、底板、微处理器和电机;其中,所述的底板的后端一侧向内凹陷而形成一个拉头设置口;锁盒的底面中部呈开口状且开口处固定在底板上,并且锁盒的底面边缘形成有多个铆钉孔,用于将本装置固定在拉链的端部;锁盒的后端面及顶面后端一侧向内凹陷而形成一个锁盖结合口,并且锁盖结合口与拉头设置口的位置上下对应;锁盖的后端连接在拉链的拉头上,一侧边缘向下延伸而形成侧板,并且侧板的前部形成有一个电机锁孔,锁盖能够扣合在锁盒的锁盖结合口上或与之分离;供电接口设置在锁盒的前端面上;微处理器和电机安装在锁盒的内前部,其中电机的输出轴水平设置且输出轴前端能够插入在锁盖的电机锁孔内或与之分离;微处理器上设有信息存储模块、超高频射频芯片和电机驱动模块,其中信息存储模块用于保存包装箱或包装袋内钱币的相关信息,电机驱动模块与电机电连接,超高频射频芯片用于接收遥控器的控制信号;电池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供电接口上,用于为本装置上各用电部件供电。
所述的微处理器采用STM32F030F4P6单片机。
所述的锁盒和锁盖采用透明硬质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RFID电子芯片的电子密钥锁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盘石纳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盘石纳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101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慧楼宇可视对讲人脸识别机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避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