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翻斗式雨量计用漏斗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408021.2 | 申请日: | 2021-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75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周在伟;杨垒;张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仁科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W1/14 | 分类号: | G01W1/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翻斗 雨量计 漏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水测量仪器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翻斗式雨量计的漏斗底部圆管较粗,导致测量误差大的问题。一种翻斗式雨量计用漏斗,包括漏斗本体,漏斗本体的底部连通有至少三根出水管,出水管圆周均匀分布,漏斗本体的底部设有导流柱,出水管远离漏斗本体的一端的外侧壁贴靠在导流柱上。漏斗本体内的水经出水管流出后,在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下保持在导流柱的表面向下流动,避免了水流自由落下导致的落点范围大,保证了流出的水流较细,翻斗只需转过较小角度即可使水流落在开始上升的一侧,避免了过多的水落在翻斗下降的一侧造成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水测量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斗式雨量计用漏斗。
背景技术
翻斗式雨量计是一种水文、气象仪器,用于测量自然界降雨量,同时将降雨量转换为以开关量形式表示的数字信息量输出,以满足信息传输、处理、记录和显示等的需要。翻斗式雨量计的工作原理为:集雨器收集的雨水通过漏斗落到翻斗上,翻斗可绕一水平轴转动,且轴位于翻斗中部,翻斗中部有隔板将其分隔为不连通的两部分,当隔板一侧的雨水达到预设的重量时,翻斗开始翻转,盛有雨水的一侧下降,另一侧上升。翻斗上设有永磁钢,底座上的干簧管能够测量翻斗翻转的次数,由于翻斗翻转一次所需雨量是固定的,可通过预先设置确定其具体数值,集雨器的集雨面积是已知的,因此记录一定时间内翻斗翻转的次数,通过计算即可得到降雨量。
现有的翻斗式雨量计采用传统漏斗,底部圆管较粗,这导致翻斗须转过较大角度后,漏斗内的水才会开始落入翻斗的另一侧,而在此之前,漏斗内的水落入翻斗的下降的一侧,造成测量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斗式雨量计用漏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翻斗式雨量计的漏斗底部圆管较粗,导致测量误差大的问题。
一种翻斗式雨量计用漏斗,包括漏斗本体,漏斗本体的底部连通有至少三根出水管,漏斗本体的底部设有导流柱,出水管远离漏斗本体的一端的外侧壁贴靠在导流柱上。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漏斗本体内的水经出水管流出后,在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下保持在导流柱的表面向下流动,避免了水流自由落下导致的落点范围大,保证了流出的水流较细,翻斗只需转过较小角度即可使水流落在开始上升的一侧,避免了过多的水落在翻斗下降的一侧造成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多根出水管使流经每根出水管的水流量较小,即降低单位时间流经通道的水的质量,从而降低水的惯性,避免水由于惯性突破表面张力的限制,脱离通道内壁,导致水流过粗,降低测量的准确性。
进一步,所述漏斗本体包括空心圆台状的第一漏斗部和空心圆锥状的第二漏斗部,第一漏斗部的小端直径与第二漏斗部的大端直径相同,且第一漏斗部的小端与第二漏斗部的大端连接,第二漏斗部位于第一漏斗部内部,所述出水管与漏斗本体连通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漏斗部与第二漏斗部的连接处。第一漏斗部与第二漏斗部的连接处形成了漏斗本体内部的环形最低位置,出水管连接在此处能够使漏斗本体内的雨水排尽,避免部分雨水积存在漏斗本体内造成测量不准。
进一步,所述漏斗本体包括空心圆台状的第一漏斗部和空心圆锥状的第二漏斗部,第二漏斗部的大端直径大于第一漏斗部的小端直径,第二漏斗部的大端与第一漏斗部的小端通过环形板连接,环形板上圆周均布有多个空心圆锥形的第三漏斗部,所述出水管与第三漏斗部连通。第三漏斗部在环形板上紧密分布,形成多个漏斗本体的最低点,出水管连接在此处能够进一步使漏斗本体内的雨水排尽,避免部分雨水积存在漏斗本体内造成测量不准。
进一步,所述第一漏斗部与第二漏斗部的连接处圆周均布有多个空心圆锥形的第三漏斗部,所述出水管与第三漏斗部连通。第三漏斗部在第一漏斗部与第二漏斗部的连接处紧密分布,形成多个漏斗本体的最低点,出水管连接在此处能够进一步使漏斗本体内的雨水排尽,避免部分雨水积存在漏斗本体内造成测量不准。
进一步,所述导流柱上设有导流槽。导流槽能够使水流汇集在槽内,一方面进一步缩小了水流之间的距离,使得水流总体变细,提高测量准确度,另一方面避免了水在惯性作用下摆脱表面张力的影响,脱离导流柱。
进一步,出水管圆周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仁科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仁科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080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