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板材焊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05411.4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19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方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杰瑞尔超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02 | 分类号: | B29C65/02;B29C65/8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何艳娥 |
地址: | 21533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胶 板材 焊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胶板材焊接装置,属于塑胶焊接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加热机构以及输送机构,加热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端面中间,加热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设置在底座上方,固定板一端与底座相连接,固定板下方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通过第一气缸与固定板相连接,活动板底面设置有加热板,输送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输送机构对称设置在加热机构两侧,输送机构包括托板,托板一侧间隔设置有复数个滑轨,滑轨上滑动设置有夹持机构,本实用新型有效实现了塑胶板材焊接的全自动作业,提高了塑胶板材焊接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焊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胶板材焊接装置,属于塑胶焊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塑胶类产品的增加,人类对塑胶品的需求也日趋增加,为了满足各种特殊产品的要求,各式各样的塑胶产品间的结合方式也随之增加。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出现一种塑胶焊接技术,其通过超声波或电磁波对放置在塑胶结合处的特殊焊料焊接线进行熔化,进而实现塑胶的焊接结合,但是现有的塑胶焊接只是简单的焊接装置,其需要依靠工人手工操作压紧和把握焊接时间,自动化程度低比较落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板材焊接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塑胶板材焊接时需要依靠工人手工操作压紧和把握焊接时间,工作效率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且焊接质量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胶板材焊接装置包括:底座、加热机构以及输送机构,所述的加热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端面中间,加热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设置在底座上方,固定板一端与底座相连接,固定板下方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通过第一气缸与固定板相连接,活动板底面设置有加热板,所述的输送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输送机构对称设置在加热机构两侧,输送机构包括托板,托板底部两端设置有旋转支架,底座上端面设置有固定支架,旋转支架通过受驱动旋转的转轴与固定支架相连接,托板一侧间隔设置有复数个滑轨,滑轨上滑动设置有夹持机构。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进行塑胶板材的焊接作业时,首先将两块板材分别放置在两侧的输送机构中的托板上,托板一侧的夹持机构沿滑轨运动与塑胶板材相接触,夹持机构对塑胶板材的一侧进行夹持,然后托板通过旋转支架绕固定支架转动,使得两块板材旋转到设定的焊接角度,旋转完毕后加热机构中的第一气缸驱动活动板向下运动,活动板带动加热板运动到两块板材之间,加热板对板材焊接处进行加热,加热完毕后加热板复位,夹持机构沿滑轨运动,带动板材在托板表面运动,使得两块板材焊接处相接触,夹持机构对板材持续施压使得两块板材焊接在一起,焊接完毕后夹持机构释放板材,操作人员将焊接后的板材从输送机构上取下。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板下方设置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采用风机。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待板材在输送机构作用下焊接在一起后,冷却装置启动,风机持续对板材焊接处输送冷风对焊接处进行冷却,提高板材焊接的冷却速度。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托板表面均匀设置有复数个输送辊,托板上相对输送辊输送方向的下游端设置有活动挡板。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托板表面设置输送辊便于板材在托板表面运动,设置活动挡板,在上料时活动挡板对板材进行阻挡,使得板材在托板上运动到设定位置。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滑动座,滑动座滑动设置在滑轨上,滑动座上方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通过导杆与滑动座相连接,安装板与滑动座之间设置有夹持板,夹持板套设在导杆上,夹持板通过第二气缸与安装板相连接。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夹持机构对板材进行夹持时,板材一侧运动到夹持板与滑动座之间,第二气缸启动驱动夹持板向下运动,夹持板与滑动座对板材进行夹持,防止板材在焊接过程中位置偏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杰瑞尔超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杰瑞尔超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054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起重机提升高度限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软件编程教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