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骨科恢复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03871.3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32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杨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瑞峰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菲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84 | 代理人: | 李鹏松 |
地址: | 32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科 恢复 座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恢复座椅,包括恢复座椅本体和电机,所述恢复座椅本体内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恢复座椅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恢复座椅本体的内部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恢复座椅本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且第一转动杆的顶端套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第一滑动块,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电机,使电机带动连接杆向上移动,连接杆带动支撑杆和腋托向上移动,从而方便支撑在病人的腋下,使辅助行走更加方便,拉动座板,使座板脱离第三滑动槽的卡合,将座板翻转卡合在恢复座椅本体的表面,从而防止座板影响行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座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骨科恢复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医疗水平在不断的提升,而下肢在进行手术后会使用到恢复座椅,来帮助下肢关节手术后快速恢复的行走能力。
传统的的恢复座椅不具备辅助支撑的能力,需要弯腰扶着座椅进行走路,非常的不方便,同时部分的恢复座椅坐板无法拆卸,导致在进行辅助行走时,小腿容易碰到坐板导致二次受伤,因此亟需一种骨科恢复座椅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恢复座椅,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骨科恢复座椅,包括恢复座椅本体和电机,所述恢复座椅本体内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恢复座椅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恢复座椅本体的内部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恢复座椅本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且第一转动杆的顶端套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第一滑动块,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腋托,所述恢复座椅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恢复座椅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三滑动槽,且第三滑动槽的内部插设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座板,且座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所述恢复座椅本体的表面开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骨科恢复座椅设置有电机,使电机带动连接杆向上移动,连接杆带动支撑杆和腋托向上移动,从而方便支撑在病人的腋下,使辅助行走更加方便,拉动座板,使座板脱离第三滑动槽的卡合,将座板翻转卡合在恢复座椅本体的表面,从而防止座板影响行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包括内螺纹,所述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内螺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连接杆的内部装设有第一转动杆。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动杆包括外螺纹和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转动杆的表面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第一锥形齿轮带动第一转动杆进行转动。
进一步,所述第二转动杆包括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第二转动杆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进行转动。
进一步,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相互啮合,且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组成转动式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第二锥形齿轮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进行转动。
进一步,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啮合,且外螺纹与内螺纹组成螺旋转动式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带动连接杆进行移动。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为圆柱形结构,且连接杆与第二滑动槽组成滑动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瑞峰,未经杨瑞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038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针进针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固定件的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