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可变流量改善机油冷却效果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02435.4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87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军;刘宇;朱昌吉;李岩;张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F01M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可变 流量 改善 机油 冷却 效果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可变流量改善机油冷却效果的装置,其包括:缸体,所述缸体连接有主出水道,所述主出水道的中段和末端分别连接有支出水道A1和支出水道B1,所述支出水道B1连接有节温器,所述节温器的两个出水端分别连接有散热器进水道和支出水道B2,所述散热器进水道连接有散热器的进水处,所述散热器的出水处连接有散热器出水道。该利用可变流量改善机油冷却效果的装置,在原有的机油冷却系统上提出扩大原有机油冷却器的容积,同时采用两档流量调节阀调节控制进入机油冷却器的流量,来实现不同负荷下,机油温度的不同冷却效果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可变流量改善机油冷却效果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从燃烧系统吸收热量,会致使活塞过热,就将引起过大膨胀及润滑油的碳化,滑动面粘着和烧损,头部松弛和烧坏,如果要保持活塞有较高的强度,满足柴油机的使用要求,必须将活塞吸收的热量及时地传走;通常情况下,活塞吸收的热量是通过活塞环、活塞裙部和活塞内腔顶传递。但对于高强化柴油机活塞,仅靠这些方式已不能满足冷却活塞的要求,需要采用强制喷油冷却和水冷却,通常虽然采用水冷却具有吸收大量热量的能力,但是它也存在着漏水污染曲轴箱的风险,如果冷却水没有得到合适处理和维护,则存在结垢和腐蚀的风险,采用油冷活塞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同时也可以减轻活塞的热负荷,加强活塞销与连杆轴承的润滑,但这需要有合适的机油温度,尤其是大负荷情况下,机油温度较高,冷却效果较差。同时,目前发动机上多采用的废气涡轮增压技术,涡轮转速较高,涡轮与轴承之间由于较高转速产生的摩擦磨损释放的热量会导致局部过热,为保证涡轮正常运转,需要及时的对废气涡轮增压系统进行冷却,将涡轮轴与轴承处的热量及时的传走,这就要求采用机油冷却方式下,机油温度不能过高,否则无法满足其冷却需求。本次设计中,将机油冷却器容积相较于一般机油冷却器容积进行扩容,以满足不同档位下不同冷却液流量对机油的冷却效果,从而满足对高温部件的冷却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发动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可变流量改善机油冷却效果的装置,在原有的机油冷却系统上提出扩大原有机油冷却器的容积,同时采用两档流量调节阀调节控制进入机油冷却器的流量,来实现不同负荷下,机油温度的不同冷却效果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可变流量改善机油冷却效果的装置,其包括:缸体,所述缸体连接有主出水道,所述主出水道的中段和末端分别连接有支出水道A1和支出水道 B1,所述支出水道B1连接有节温器,所述节温器的两个出水端分别连接有散热器进水道和支出水道B2,所述散热器进水道连接有散热器的进水处,所述散热器的出水处连接有散热器出水道,所述散热器出水道的末端分别连接有支出水道 B2和支出水道C1,所述支出水道C1的末端分别连接有主进水道和回流水道,所述主进水道连接有缸体,所述回流水道连接有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通过机油出油道和机油进油道连接有缸体,所述支出水道A1连接有两档流量调节阀,所述两档流量调节阀连接有机油冷却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利用可变流量改善机油冷却效果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两挡流量调节阀具有低档位和高档位,且低档位时通过流量较小,高档位时通过流量较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利用可变流量改善机油冷却效果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散热器通过风路连接有风扇,所述风扇的出风端朝向支出水道B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024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制作白刚玉砂轮片的平衡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集成灶的弧形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