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防感染的术后切口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96768.0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34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蒋龙;喻智勇;尤晋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龙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聚信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58 | 代理人: | 马尚伟 |
地址: | 65002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感染 术后 切口 引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防感染的术后切口引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预防感染的术后切口引流装置包括支座、冲洗机构和负压引流收集机构。所述支座顶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冲洗机构包括水箱、水泵和压力开关,所述负压引流收集机构包括缓冲罐、收集箱、真空开关和负压泵,所述负压泵和所述缓冲罐均安装于所述支座顶面,所述收集箱设置于所述支座顶面一侧,所述缓冲罐底部一侧与所述引流管底端连通,所述负压泵输出端与缓冲罐顶部一侧连通,所述真空开关安装于所述负压泵的输出端上。本实用新型方便保持负压机构的负压压力恒定,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以及方便对装置进行冲洗,提高装置使用时长,避免频繁更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防感染的术后切口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多年来,国内外医护人员均在不断探讨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也应用了一些措施预防切口感染,虽有一定效果,但很多方法比较繁琐,还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例如,有延迟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的方法和留置皮下引流条的方法,目前留置皮下引流条的方法应用较多,但是,切口渗液也是明显增加,需要频繁换药,并且有些手术切口感染风险很高,以往除了手术时冲洗切口外呢就单纯的放一个皮下引流条或者引流管,这个措施很多时候引流效果不理想,切口感染的几率还是很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现提供一种预防感染的术后切口引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防感染的术后切口引流装置,旨在改善术后切口容易感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防感染的术后切口引流装置,包括支座、冲洗机构和负压引流收集机构。
所述支座顶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引流管。
所述冲洗机构包括水箱、水泵和压力开关,所述水箱和所述水泵安装于所述支座顶面一侧,所述水泵输入端与所述水箱底部一侧连通,所述水泵输出端与所述引流管顶部连通,所述水泵输出端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压力开关覆盖设置于所述引流管底端外侧,所述压力开关与所述水泵和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
所述负压引流收集机构包括缓冲罐、收集箱、真空开关和负压泵,所述负压泵和所述缓冲罐均安装于所述支座顶面,所述收集箱设置于所述支座顶面一侧,所述缓冲罐底部一侧与所述引流管底端连通,所述负压泵输出端与缓冲罐顶部一侧连通,所述真空开关安装于所述负压泵的输出端上,且所述负压泵的输出端靠近所述缓冲罐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缓冲罐底部与所述收集箱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座底部设置有调节支腿,所述调节支腿包括支腿杆和支柱块,所述支腿杆顶面与所述支座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柱块顶部面螺纹贯穿于所述支柱块内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水箱顶部设置有加水口,所述加水口上螺纹连接有加水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罐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负压泵输出端位于所述过滤网之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收集箱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防护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龙,未经蒋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967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抑振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冲洗加吸引的可视喉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