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包下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94672.0 | 申请日: | 202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54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2 | 分类号: | H01M50/242;H01M50/258;H01M50/244;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雷莹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壳体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下壳体,在整体结构上,其包括构造有容纳腔的内衬,于容纳腔的底部设有下层模组安装部,于容纳腔的侧部设有上层模组安装部,上层模组安装部与下层模组安装部上下间距布置,并分别固连于内衬上,且于内衬的外侧设有固连于内衬上的外侧加强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可对下壳体整体结构形成防护,降低碰撞时下壳体结构失效的风险,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下壳体。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直接关系到其电机使用性能、续航能力、安全可靠运行等。其中,电池包是动力系统的重要部件,用于存放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人们对于电池包安全性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现有技术中,电池包壳体结构的设计越来越复杂,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电池包外壳的强度及刚度,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但是电池包壳体的整体结构设计上还存在不足,在遭遇整车碰撞时,还会存在电池包壳体对电池模组造成较严重挤压的风险,且碰撞严重时,还极易导致电池模组起火爆炸。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下壳体,以有效提高下壳体整体强度及刚度,进而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包下壳体,包括构造有容纳腔的内衬,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有下层模组安装部,于所述容纳腔的侧部设有上层模组安装部,所述上层模组安装部与所述下层模组安装部上下间距布置,并分别固连于所述内衬上,且于所述内衬的外侧设有固连于所述内衬上的外侧加强部。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模组安装部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部安装梁,以及分设于两侧的侧部安装梁。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模组安装部包括分设于所述容纳腔两侧的侧部支撑梁,以及分设于所述容纳腔两端的端部支撑梁。
进一步的,于各所述侧部支撑梁和各所述端部支撑梁上均构造有向所述容纳腔内凸出的安装平台。
进一步的,于相邻的各所述安装平台之间固连有呈L型的加强板。
进一步的,所述端部支撑梁的底端延展至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且所述端部支撑梁的底部具有向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倾斜过渡的支撑梁过渡段。
进一步的,所述外侧加强部包括分别固连于所述内衬两端的端部防撞梁,分别固连于所述内衬两侧的侧部加强梁,以及固连于所述内衬底部的底部护板。
进一步的,于所述端部防撞梁的底部构造有外凸的隆起部。
进一步的,所述端部防撞梁的底端延展至所述内衬的底部,且所述端部防撞梁的底部具有向所述内衬的底部倾斜过渡的防撞梁过渡段。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的顶部构造有外翻的内衬翻边,所述侧部加强梁的顶部构造有与所述内衬翻边叠置相连的加强梁翻边,且所述电池包下壳体还包括与叠置相连的所述内衬翻边和所述加强梁翻边均固连的安装套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包下壳体,通过于内衬的外侧设有固连于内衬上的外侧加强部,可有效提高下壳体整体强度及刚度,在发生整车碰撞时,可降低下壳体因结构失效而挤压模组的风险,进而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
(2)下层模组安装部主要由中部安装梁和两侧的侧部安装梁构成,可配合外侧加强部,进一步提高下壳体整体的强度及刚度。
(3)上层模组安装部主要由两侧的侧部支撑梁和两端的端部支撑梁构成,除了便于安装上层模组外,还可配合外侧加强部,进一步提高下壳体整体的强度及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94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防医用导管脱落的报警装置
- 下一篇: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