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用明敷式布线通道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94196.2 | 申请日: | 2021-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6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彧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鸿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H02G3/03;H02G3/30 |
| 代理公司: | 合肥蓝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07 | 代理人: | 陶志国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智能化 安装 工程 用明敷式 布线 通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安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用明敷式布线通道,为了提高明敷式布线通道的灵活使用性,所述布线管道通过转轴座与封盖机构连接,所述布线管道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嵌入卡合有布线卡座,所述布线卡座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布线卡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封盖机构与布线管道的封盖卡合,在转轴座的中转连接下,取代了传统PE管对线缆牵引包裹的形式,不仅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线缆进行牵引布线工作,同时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线缆进行维修检测处理,且通过铝质材质布线管道与封盖板的配套组合,在硅胶材质布线卡座与散热凸翼的良好导热下,能够对线缆产生的机械热进行及时的热传导排散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用明敷式布线通道。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主体建设完毕后,需对建筑室内进行布线处理,室内线路主要由明敷布线、暗敷布线和明暗混合布线三大类,其中明敷布线指室内没有装饰顶棚板,线路沿墙和楼层顶表面敷设,或室内有装饰顶棚板,而线路沿墙身和顶棚板外表面敷设,能直接看到线路走向的敷设方法,称明敷布线,在对线缆进行明敷布线工作过程中,一般需事先铺设好布线通道。
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建筑工程用的明敷式布线通道存在着一些缺点,传统的布线通道多采用PE管道形式对线缆进行包裹牵引铺设,其在对线缆维修过程中,需整体进行拆卸,方可对线缆进行维修工作,操作极为不便,且在使用过程中,对于线缆产生的机械热排散效果较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用明敷式布线通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用明敷式布线通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用明敷式布线通道,包括布线管道,所述布线管道的前后两侧位于两端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定位脚座,且布线管道的上方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转轴座,所述布线管道通过转轴座与封盖机构连接,且布线管道的内壁位于顶端位置处对称开设有封装卡槽,所述布线管道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嵌入卡合有布线卡座,所述布线卡座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布线卡槽,且布线卡座的底部对称设置有散热凸翼;
所述封盖机构包括封盖板,所述封盖板的末端设置有连接座,且封盖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封装凸条,所述封盖板的内侧位于顶端位置处设置有静电除尘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封盖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且封盖机构通过连接座与转轴座对称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封装凸条的外径与封装卡槽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封盖机构与布线管道通过封装凸条和封装卡槽封装卡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布线管道与封盖板均采用铝质材质构件,所述封盖板的长度为布线管道长度的二分之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布线卡槽的数量不少于五组,且布线卡槽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布线管道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贯穿开设有与散热凸翼相适配的定位卡槽,且布线管道与布线卡座通过定位卡槽和散热凸翼卡合连接,所述布线卡座与散热凸翼均采用硅胶材质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封盖机构与布线管道的封盖卡合,在转轴座的中转连接下,取代了传统PE管对线缆牵引包裹的形式,不仅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线缆进行牵引布线工作,同时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线缆进行维修检测处理,无需整体进行拆卸,且在布线通道对线缆保护过程中,通过铝质材质布线管道与封盖板的配套组合,在硅胶材质布线卡座与散热凸翼的良好导热下,能够对线缆产生的机械热进行及时的热传导排散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用明敷式布线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鸿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鸿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941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剔除金属杂物风力送丝装置
- 下一篇:一种妇科临床用患者肢体固定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