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性灯具的防眩灯罩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86205.3 | 申请日: | 2021-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16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何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亮兮柯电气(嘉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3/02 | 分类号: | F21V3/02;F21V17/1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张抗震 |
地址: | 31403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性 灯具 灯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性灯具的防眩灯罩,所述防眩灯罩上设置有防眩结构,所述防眩结构包括若干正六边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周围设置有若干正三角形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边与第二凹槽的边等长且相重合,所述防眩灯罩上设置有防眩结构,能够使光线能够全部通过防眩结构,达到防眩的同时满足照明需求,并提高照明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光防眩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线性灯具的防眩灯罩。
背景技术
为了得到舒适,高质量的照明环境,通过改进灯具来抑制眩光是非常有必要的。近年来,出口欧盟的室内灯具都有防眩光的标准,即 UGR19,甚至更低。其实早在1995年,CIE(国际照明委员会)已经提出了灯具防眩光的概念,并把UGR(UnifiedGlareRating)作为评价室内照明环境不舒适眩光的指标。随着LED芯片技术的发展,LED 灯具越来越亮,不舒适眩光也越来越严重。
现有技术中,对于线性灯(线条灯)主要是由灯具主体(外壳)、 LED灯条和盖板(扩散板)组成,其中灯具主体其固定作用,LED灯条为发光源,盖板则起到对光源进行扩散作用,将光尽可能的扩散,扩大光照范围,而为了防止强光对人眼造成的不舒适感,现有技术中会对盖板进行防眩处理,通常是在透明的盖板的表面进行磨砂处理,从而通过细小的磨砂颗粒对光源进行漫反射,从而达到防眩的目的,虽然其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但其防眩层寿命短,且会将部分光线阻挡,使灯具的照明效果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眩与照明效果好的线性灯具的防眩灯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性灯具的防眩灯罩,所述防眩灯罩上设置有防眩结构,所述防眩结构包括若干正六边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周围设置有若干正三角形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边与第二凹槽的边等长且相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上设置有六个第一防眩面,所述第一防眩面从第一凹槽的六条边分别倾斜向下延伸至正六边形的中心,所述第二凹槽上设置有第二防眩面,所述第二防眩面从第二凹槽的三条边分别倾斜向下延伸至正三角形的中心。
进一步地,第一防眩面的倾斜角度为20°~40°,所述第二防眩面的倾斜角度为20°~4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边长为1mm~1.5mm。
进一步地,所述防眩灯罩上设置有插膜槽,所述插膜槽内设置于防眩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生产防眩灯罩时,将防眩结构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与防眩灯罩一体成型,增加防眩灯罩的防眩寿命;通过正六边形的第一凹槽和正三角形的第二凹槽之间的紧密排列,使光线能够全部通过防眩结构,达到防眩的同时满足照明需求,并提高照明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条灯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防眩板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C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眩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光线通过第一凹槽时的发散示意图。
附图标记:1.灯具主体;2.防眩灯罩;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 5.第一防眩面;6.第二防眩面;7.插膜槽;8.防眩膜。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亮兮柯电气(嘉兴)有限公司,未经亮兮柯电气(嘉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862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