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头位置可调节吸水型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79000.2 | 申请日: | 2021-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67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萍;葛蕾;高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F17C1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知更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8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221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头 位置 调节 吸水 外置 二氧化碳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头位置可调节吸水型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其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接头位置可调节吸水型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包括用于收纳二氧化碳吸收剂的罐主体;还包括设置于罐主体上的通气第一接头以及通气第二接头,所述通气第一接头通过罐主体能与通气第二接头连通,罐主体通过通气第一接头能与麻醉机适配连接,所述通气第一接头在罐主体上的位置状态可调节,且能保持调节后的位置状态。本实用新型能方便与麻醉机连接配合,并实现呼吸支持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提高使用的便捷性与可靠性,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罐体,尤其是一种接头位置可调节吸水型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
背景技术
目前,麻醉机在机械通气时,通常采取紧闭循环的方式,麻醉机呼吸管路中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主要为氧气,或含麻醉气体)经二氧化碳吸收罐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后再次进入呼吸回路中使用。二氧化碳吸收罐起效原理是其中装入的二氧化碳吸收剂能与二氧化碳起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利用二氧化碳吸收罐对麻醉机呼吸管路中呼出气体进行吸收时,麻醉机呼吸管路中呼出的气体通过气体进气管进入二氧化碳吸收罐内,被二氧化碳吸收罐吸收后的气体通过气体出气管再次返回到麻醉机呼吸管路中。
目前,所有麻醉机厂家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均设计在麻醉机呼吸管路中段,统称为内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为了在二氧化碳吸收罐内多装二氧化碳吸收剂,减少吸收剂更换次数,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口径一般较大,但易造成二氧化碳吸收罐与麻醉机之间连接装配时密封性较难保证。为了提高密封性,不同麻醉机厂家设计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和麻醉机接口对接方式较为复杂,导致市场上各种连接接口差异性较大,类型多达几十种,难以通配。
由于二氧化碳吸收罐与麻醉机的对接方式较为复杂,导致原装二氧化碳吸收罐成本较高,患者全麻使用时基本不进行更换,仅仅更换二氧化碳吸收剂,临床上原装二氧化碳吸收罐连续使用时间很长,直至罐体破裂或麻醉机报废,使用期限长达数十年,导致麻醉机在呼吸支持时会对全麻患者导致较大的交叉感染隐患。
要实现内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需要和各型麻醉机内置二氧化碳原装罐口匹配,会造成极高的研发成本。为了解决内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存在的问题,目前市面上存在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但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与麻醉机连接配合时,仍然存在一些连接不便的问题:如不同的麻醉机与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连接时,需要使得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的连接接口呈水平状态或45°的状态,而现有的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无法同时适配不同麻醉机的具体连接角度需要。
无论现有的内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或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在对二氧化碳吸收的过程中会产生水分,产生的水分会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剂对二氧化碳吸收的效率。此外,当产生的水分跟随气体进入麻醉机内时,会增大呼吸阻力,造成呼吸阻碍,甚至会损坏麻醉机,严重影响整个气体循环的持续性与可靠性。
因此,如何实现二氧化碳吸收罐与麻醉机的更为有效便捷的适配连接,以及提高二氧化碳吸收过程中的可靠性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接头位置可调节吸水型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其结构紧凑,能方便与麻醉机连接配合,并实现呼吸支持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提高使用的便捷性与可靠性,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接头位置可调节吸水型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包括用于收纳二氧化碳吸收剂的罐主体;还包括设置于罐主体上的通气第一接头以及通气第二接头,所述通气第一接头通过罐主体能与通气第二接头连通,罐主体通过通气第一接头能与麻醉机适配连接,所述通气第一接头在罐主体上的位置状态可调节,且能保持调节后的位置状态。
还包括设置于罐主体内的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通过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能将通气第二接头与罐主体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隔离,且通气第二接头与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相连通;利用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能对通入罐主体内气体中的水汽进行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未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790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挖钻机埋钻处理装置
- 下一篇:供电装置和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