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缸孔维修使用的柴油机机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74832.5 | 申请日: | 2021-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24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李震勇;付政;商潭苏;魏明亮;周琨;韦明慧;杨森;周梅;刘亚辉;杨辉;唐海兵;张家文;周富强;王洪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00 | 分类号: | F02F1/00;F02F1/16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联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90 | 代理人: | 周会芝 |
地址: | 471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维修 使用 柴油机 机体 | ||
一种便于缸孔维修使用的柴油机机体,柴油机机体上设有多个无缸套缸孔,在柴油机的机体内预铸有机体水套,机体水套包括缸间水套,在柴油机机体的顶端,每个缸孔的外围设有多个机体水套上水口;在距离缸孔中心最近的六个机体水套上水口中,两个为梯形孔,两个腰形孔和两个三角形孔。能够为缸孔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不仅便于缸孔在出现拉缸故障后直径能够适当地进行加大维修,并且为干式缸套顶部的的定位台肩预留了加工安装空间,便于气缸盖底面与柴油机机体顶面之间以及缸孔和上水口之间的密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缸孔维修使用的柴油机机体。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柴油机机体缸套的结构主要分为三种:湿式缸套、干式缸套和无缸套。其中,采用无缸套结构的柴油机机体称为无缸套机体。
近年来,无缸套机体凭借其结构紧凑、整体刚性好等优点,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由于非道路市场工作环境的恶劣,无缸套机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拉缸风险。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浪费,当无缸套机体出现的拉缸故障比较轻微,仅造成缸孔摩擦面损伤时,通常会通过采用扩孔并加装干式缸套等措施,使无缸套机体得以二次利用。
但是因为干式缸套顶部通常都设计有外径大于缸套外径的外凸缘式的定位凸台,而现有技术中的无缸套机体的结构设计都较为紧凑,无缸套机体的缸孔扩孔维修后加装的干式缸套的定位凸台通常距缸孔周围的冷却水套上水孔较近,甚至会产生干涉,导致无缸套机体的顶面与气缸盖底面之间以及缸孔和上水口之间密封困难,容易造成漏水、漏气、冲缸垫等故障,从而限制了加装干式缸套的可行性,进而导致除内孔轻微损伤,其余部位完好的无缸套机体直接报废。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和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缸孔维修使用的柴油机机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缸孔维修使用的柴油机机体,所述柴油机机体上呈直线排列设有多个缸孔,所述缸孔为无缸套缸孔,在柴油机的机体内预铸有机体水套,所述机体水套包括设置在相邻缸孔之间的缸间水套,在柴油机机体的顶端,每个缸孔的外围沿着缸孔的周向设有多个机体水套上水口;在柴油机机体的俯视结构中,以多个缸孔中心连线为直角坐标系的X轴,以经过相应缸孔中心并垂直于X轴的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同一个缸孔周围的数个机体水套上水口中,分别对应位于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的两个机体水套上水口为梯形孔,分别称为第一象限梯形孔和第二象限梯形孔,两个梯形孔的底边位于靠近相应缸孔中心的一侧;分别对应位于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并且靠近Y轴的两个机体水套上水口为腰形孔,分别称为第三象限腰形孔和第四象限腰形孔,两个腰形孔的一条长边位于靠近相应缸孔中心的一侧;分别对应位于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并且靠近X轴的两个机体水套上水口为三角形孔,分别称为第三象限三角形孔和第四象限三角形孔,三角形孔的一条边位于靠近相应缸孔中心的一侧;其中的X轴正方向指机体的后端,即柴油机机体设置飞轮的一端;位于柴油机风扇端的缸孔周围没有第三象限三角形孔,位于柴油机飞轮端的缸孔周围没有第四象限三角形孔,且相邻缸孔之间的三角形孔为相邻两个缸孔共用。
优选地,同一个缸孔的数个机体水套上水口中,两个梯形孔底边的中点、两个腰形孔靠近缸孔中心一边的中点以及三角形孔靠近相应缸孔中心一边的中点均位于与相应缸孔同心的一个圆上。
向柴油机
进一步地,第一象限梯形孔位于第一象限45度中分线附近靠近Y轴的一侧;第二象限梯形孔位于第二象限45度中分线附近靠近Y轴的一侧;第三象限腰形孔和第三象限三角形孔均靠近第三象限的45度中分线设置,第四象限腰形孔和第四象限三角形孔均靠近第四象限45度中分线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相邻缸孔的缸心距为118 mm~124 mm,缸间水套的宽度为4mm~6mm,两个缸孔之间位置的缸孔壁厚为5mm~6.5mm,缸孔内径为Φ103mm~Φ107mm ;六个机体水套上水口所在同心圆的直径为Φ119.5mm~Φ12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748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