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炉前煤气母管内氨水排放管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73265.1 | 申请日: | 2021-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0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廷;王锦千;郭彦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木市电石集团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04 | 分类号: | F17D1/04;F17D1/06;F17D1/08;F17D3/01 |
代理公司: | 西安佩腾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6 | 代理人: | 张倩 |
地址: | 71931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气 母管内 氨水 排放 管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炉前煤气母管内氨水排放管道结构,属于电厂锅炉管道改造技术领域,其具体包括水封箱、下排管、煤气进气管和燃烧器,燃烧器与煤气进气管连通,下排管与煤气进气管的底部连通,下排管与水封箱连通,水封箱的腔体内有水,下排管连通至水封箱腔体内的水面以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炉前煤气母管内氨水排放管道结构可以将煤气进气管底部沉积的煤焦油、氨水、水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及时排出至水封箱,并进行收集和清洗,防止煤焦油、氨水、水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在煤气进气管底部进行沉积和滞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厂锅炉管道改造技术领域,具体为炉前煤气母管内氨水排放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厂掺烧的煤气都是经过长距离管道输送来的,因煤气中含有大量的煤焦油、氨水、水和水蒸气,长时间运行煤气输送管道底部会沉积、滞留大量的煤焦油、氨水、水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如果不将这些混合物及时排走,会增加煤气管道的沿程阻力,使煤气管道的输送动力大大减小,从而导致煤气的流通量减小,长时间会使锅炉炉膛内的进气量减小,影响锅炉的正常使用。现有的做法是通过人工对管道进行定期进行清理,但是该清理方法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煤气输送管道长时间运行底部会沉积、滞留大量的煤焦油、氨水、水和水蒸气的混合物,会增加煤气管道的沿程阻力,导致煤气的流通量减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炉前煤气母管内氨水排放管道结构,其是在煤气输送管道上设置下排管,将沉积在煤气输送管道下方的煤焦油、氨水、水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及时导出,同时对该混合物中的煤焦油、水和水蒸气进行清洗,对氨气进行排放、收集。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炉前煤气母管内氨水排放管道结构,包括水封箱、下排管、煤气进气管和燃烧器,所述燃烧器与煤气进气管连通,所述下排管与煤气进气管的底部连通,所述下排管与水封箱连通,所述水封箱的腔体内有水,所述下排管连通至水封箱腔体内的水面以下。
进一步限定,所述炉前煤气母管内氨水排放管道结构还包括氨气排出管,所述氨气排出管与水封箱连通,所述氨气排出管连通至水封箱腔体内的水面以上。
进一步限定,所述煤气进气管包括煤气总进气管和煤气分气管,所述煤气总进气管通过煤气分气管与燃烧器连通,所述下排管与煤气总进气管的底部连通。
进一步限定,所述煤气分气管包括炉前煤气管道和炉后煤气管道,所述炉前煤气管道和炉后煤气管道均与煤气总进气管连通,且炉前煤气管道和炉后煤气管道还均与燃烧器连通。
进一步限定,所述燃烧器包括炉前燃烧器和炉后燃烧器,所述炉前燃烧器与炉前煤气管道连通,所述炉后燃烧器与炉后煤气管道连通。
进一步限定,所述炉前燃烧器和炉后燃烧器均有四个,且四个炉前燃烧器并列设置,四个炉后燃烧器并列设置。
进一步限定,所述下排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炉前煤气母管内氨水排放管道结构,其包括水封箱、下排管、煤气进气管和燃烧器,燃烧器与煤气进气管连通,下排管与煤气进气管的底部连通,下排管与水封箱连通,水封箱的腔体内有水,下排管连通至水封箱腔体内的水面以下。通过下排管将煤气进气管底部沉积的煤焦油、氨水、水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及时排出至水封箱,通过水封箱对煤焦油、氨水、水和水蒸气的混合物进行收集和清洗,清洗掉煤焦油、水和水蒸气,避免了煤焦油、氨水、水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在煤气进气管的底部沉积、滞留的问题,大大减小了由于混合物沉积和滞留带来的煤气管道的输送动力减小的情况发生,也大大减小了人工清理管道的次数,降低了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炉前煤气母管内氨水排放管道结构还包括氨气排出管,氨气排出管与水封箱连通,且氨气排出管连通至水封箱腔体内的水面以上,通过氨气排出管可以将清洗掉煤焦油、水和水蒸气后剩余的氨气排出水封箱进行手续收集或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木市电石集团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神木市电石集团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732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P档驻车机械装置
- 下一篇: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