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71970.8 | 申请日: | 2021-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24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肖瑶;高路恒;李燕;许晓月;王斯海;孟翔;徐圣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S19/14;G08B21/10 |
代理公司: | 南通鼎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42 | 代理人: | 胡建锋 |
地址: | 22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北斗 卫星 灾害 监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包括有一号内腔与二号内腔,且一号内腔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电机。本实用新型,设置一号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外壁焊接有圆柱体,圆柱体的表面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为闭合环形结构,T型杆的一端卡合在弧形槽的内部并且与弧形槽构成活动连接,使得T型杆随着一号电机的转动在弧形槽的内部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一号导电块与二号导电块进行通电与断电的循环往复,在电磁铁的作用下使得配重块在绝缘柱的相对一侧之间做上下往复运动,避免箱体因为固定不牢固发生倾倒,提高箱体的稳固性,节省人力,提高监测设备的安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属于灾害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灾害监测,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测量、监视地质灾害活动以及各种诱发因素动态变化的工作,它是预测预报地质灾害的重要依据,因此是减灾防灾的重要内容,其中心环节是通过直接观察和仪器测量记录地质灾害发牛前各种前兆现象的变化过程和地质灾害发生后的活动过程。
现有的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不便于将支撑腿砸进土壤中,容易使得设备固定不牢固而发生倾倒,降低了设备的稳固性,且设备安装费时费力,不便于对太阳板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降低了蓄电池的储电效率,不便于对箱体进行雨水遮挡,阴雨天气容易使得雨水进入到箱体的内部对设备造成损坏,从而降低了箱体内部设备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不便于对指定地区的地震与龙卷风进行监测,增加了灾害的危险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具有便于将支撑腿砸进土壤中,提高支撑腿与土壤的粘黏性,避免箱体因为固定不牢固发生倾倒,提高箱体的稳固性,节省人力,提高监测设备的安装效率,便于对太阳板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蓄电池的储电效率,同时便于对箱体进行雨水遮挡,防止雨水进入到箱体的内部对设备造成损坏,提高箱体内部设备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便于对指定地区的地震波及风速进行监测,便于及时将险情传送给安全防护部门,使得安全防护部门及时对安全隐患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灾害的危险性,同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包括有一号内腔与二号内腔,且一号内腔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外壁焊接有圆柱体,所述一号内腔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内部套接有T型杆,所述T型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底端均设置有若干一号导电块,所述一号导电块的一侧均设置有二号导电块,且一号导电块与二号导电块均为电性连接,所述二号导电块的一侧均设置有电磁铁,且电磁铁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绝缘柱,所述绝缘柱的相对一侧之间均套接有配重块与支撑腿,所述二号内腔的内部设置有二号电机,且二号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外壁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套管,且套管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太阳能板,且太阳能板的一端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相对一侧之间均焊接有外杆,且外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
进一步而言,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一号内腔的内壁构成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均与转动杆、T型杆构成活动连接,所述配重块与支撑腿均与绝缘柱构成活动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圆柱体的表面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为闭合环形结构,所述T型杆的一端卡合在弧形槽的内部并且与弧形槽构成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套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与连接杆为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上下两端均与一号内腔互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丝杠的一端穿过箱体的内壁并且延伸到箱体的外部,且丝杠与外杆构成螺纹连接,所述挡板的底端四角处均通过固定柱与箱体互为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地震传感器与风速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719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