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探测装置及显微内窥镜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69918.9 | 申请日: | 2021-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77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雷光华;贺瀚维;贺新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瀚维;贺新宁 |
| 主分类号: | A61B1/317 | 分类号: | A61B1/317;A61B1/04;A61B1/06;A61B1/00;A61B17/00;A61B90/00;A61B90/30;A61B1/01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测 装置 显微 内窥镜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探测装置及显微内窥镜,探测装置包括镜柱以及与镜柱固定连接的连接环,以及插设在镜柱内且可沿镜柱长度方向移动的探测管;其中,连接环套装用于固定在显微内窥镜的工作套管的第一端口,镜柱位于工作套管内,且镜柱与工作套管非同轴设置;镜柱插入到工作套管内的端部为楔形端部;探测管插入镜柱内的端部设置有摄像组件以及向工作套管内注水的注水组件。摄像组件与工作套管非同轴,图像放大,画面高清,灵活调节物距。另外,采用镜柱通过连接环与工作套管连接,方便对其进行固定以及调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探测装置及显微内窥镜。
背景技术
近20年来,脊柱内窥镜技术已成为微创脊柱外科的研究热点。早在上世纪80年代,Kambin等使用关节镜进行腰椎间盘切除,在处理较大的突出椎间盘时,则需要于棘突的另一侧再放一枚工作通道进行器械操作。1996年De Antoni对双通道关节镜下椎间盘切除进行改良,两枚通道被放置于患侧同侧,形成现在的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nilateralbiportal endoscopy UBE)。UBE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类似于膝关节镜手术技术,以水为介质,使用两个通道,一个通道为观察通道,另一个通道为操作通道,常规的手术器械可由操作通道多角度自由操作,操作灵活,效率高。但是脊柱后路组织结构并没有像膝关节那样的空腔,放置通道需沿肌肉组织间隙触及椎板,需将肌肉组织与椎板间分离,在肌肉组织与椎板间获得一个人造的空腔,以创造镜下工作的初始空腔。因此,UBE手术前期需耗费长时间去创造初始空腔。同样,与膝关节应用双通道内镜不同,椎管附近缺乏自然解剖空腔,摄像组件太接近手术组织,物距小,显示的范围狭小,无法看到周围的解剖关系,如果增大物距,摄像组件就被组织遮挡。虽然持续的压力水流灌注有助于形成空腔,减少出血,保持清晰的手术视野,但压力过低时,术野会受出血和组织碎片影响使能见度降低;冲洗压力过高时则会使盐水过多进入硬膜外腔,术后病人可能会出现不适或颅高压带来的头痛,盐水进入组织引起组织水肿。
1997年Foley和Smith研制出后路椎板间显微内窥镜(microendoscopy MED),行椎间盘切除术,图像放大64倍,在管道中多角度操作,能顺利完成椎间盘摘除、椎管狭窄减压及腰椎间隙融合手术。MED工作管道内径16mm,空腔较宽大,镜下解剖结构显示宽阔,无需像单侧双通道内镜UBE那样,手术前期需通过灌洗液挤压和器械分离椎板覆盖的软组织形成初始工作空腔,耗费时间。MED工作管道可满足常规操作器械多角度操作,效率较高,但由于其以空气为介质,没有水压止血,术野内出血,图像不清晰,有时无法止血,处理难度大,只能终止手术改开放手术。术中出血视野模糊,硬膜损伤、硬膜外血肿、神经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较以水为介质的脊柱内镜手术发生率高。MED的摄像组件和工作套管被固定,调节手术视野困难,套管前端为平口,其扩大显露手术区域较前端为楔形口的套管困难一些。
1999年Anthony yeung发明全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discectomy PELD),以水为介质,单孔同轴技术,侧路经椎间孔和后路经椎板间椎间盘摘除手术与显微外科手术和开放手术相比较,优势非常明显,视野清晰,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破坏轻微、感染几率低、减轻术后疼痛、康复时间短等,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金标准。但是PELD手术视野小,不易分辨空间位置,了解周边解剖结构困难等,导致PELD脊柱内窥镜技术的学习曲线长而陡峭,成为制约该技术更广泛普及的一大障碍。特别是行镜下椎间融合,镜下减压,器械操作空间小,工具细小,效率低,耗时长,进行椎间融合操作时又不能在镜下视野中完成,需扩大切口,更换大径管道,盲视下完成椎间融合手术,增加手术风险,因此,PELD脊柱内镜技术不适宜镜下椎间融合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显微内窥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瀚维;贺新宁,未经贺瀚维;贺新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699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锁扣地板
- 下一篇:一种烤烟育苗棚内的防滴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