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高温的双面离型纸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68274.1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29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潘大满;朱锦佐;龚志强;宴敬杰;刘贻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区新永泰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H27/00 | 分类号: | D21H27/00;C09J7/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朱继超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双面 离型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的双面离型纸,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离型层、第一PE淋膜层、基材层、第二PE淋膜层和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二PE淋膜层具有若干个的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2‑8μm。本实用新型在第二PE淋膜层设置具有散气功能的微孔,这样可使得离型纸制备过程中,在需高温加热时,基材层水分挥发所产生的水蒸气能通过微孔散走,从而有效避免造成出现膜面起泡或分层等质量问题,保证离型纸的耐高温性和产品质量。本实用新型的双面离型纸可耐温高达130℃。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型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的双面离型纸。
背景技术
离型纸,又称硅油纸或防粘纸,按照原材料来分有格拉辛离型纸、聚乙烯淋膜离型纸(PEK)和高岭土涂布离型纸三大类。其中聚乙烯淋膜离型纸因为其尺寸稳定性、不渗透、表面能较高等优点,在国内外仍占据着相当份额,在工业应用功能性胶粘带,标签、广告等行业广泛使用,其中电子模切行业所用的模切胶带几乎全部或大部分使用PEK离型纸。
但是,现有的PEK双面离型纸在高温环境下仍然会容易产生的分层及起泡现象,使得在高温涂布中有一定的温度限制,如低于120℃/1min,这样的结果会造成为了满足固化条件而加大催化剂的使用量,使成本加大。这主要是由于在涂布过烘箱时使纸的水分在高温下转为气态,而气态在PE淋膜层的覆盖下无法排出而造成PE淋膜面鼓起造成起泡及PE淋膜面分层(严重时会造成纸的分层),这样严重影响了离型纸的耐高温性和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耐高温的离型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耐高温的双面离型纸,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离型层、第一PE淋膜层、基材层、第二PE淋膜层和第二离型层,其中,所述第二PE淋膜层具有若干个的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2-8μm。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为聚有机硅氧烷,可以采用加成类型的聚甲基/聚乙基溶剂型硅氧烷,可优先选择无溶剂硅氧烷、光固化型硅油;在涂布聚有机硅氧烷后,需进行热固化或紫外光固化:在涂布聚有机硅氧烷后,当进行热固化时,控制固化温度为120-150℃,固化时间为8-15s;当进行紫外固化时,控制紫外线光的照射强度(又称能量强度)为1.5-9mj/cm2,照射时间为1.5-3s。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孔的水汽透过率为≥10g/m2/min/120℃。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材层选自牛皮纸、书写纸、防粘原纸、格拉辛纸、铜版纸或CCK纸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PE淋膜层与所述基材层之间设有第一胶粘层。当基材层的表面太过光滑而导致第一PE淋膜层与基材层之间的结合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第一PE淋膜层与基材层之间涂布薄薄的一层干式复合胶水,以增强第一PE淋膜层与基材层之间的结合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PE淋膜层与所述基材层之间设有第二胶粘层。当基材层的表面太过光滑而导致第二PE淋膜层、第二与基材层之间的结合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第二PE淋膜层与基材层之间涂布薄薄的一层干式复合胶水,以增强第二PE淋膜层与基材层之间的结合力。
如上,在第一PE淋膜层与基材层之间增设第一胶粘层,第二PE淋膜层与基材层之间增设第二胶粘层,可以有效改善基材层分别与第一PE淋膜层和第二淋膜层之间的接着牢度,即层间结合力,在经如上改善以后,基材分别与第一PE淋膜层、第二PE淋膜层的层间结合力将远远满足要求。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胶粘层或第二胶粘层采用干式复合胶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胶粘层或第二胶粘层的干重量为0.05-0.25g/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区新永泰胶粘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区新永泰胶粘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682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引拔棒的成型装置
- 下一篇:训练型无纺布复合材料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