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疗系统及医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67642.0 | 申请日: | 2021-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51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任凯炳;朱泽荀;李杰;姚瑶;李俊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佐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王宏婧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 系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系统和医疗装置,所述医疗系统包括输送装置和医疗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医疗装置输送至目标位置,并控制医疗装置在目标位置处径向膨胀,所述医疗装置包括支架、近端连接件、远端连接件和锁定装置;所述近端连接件连接于支架的近端,所述远端连接件连接于支架的远端;所述锁定装置包括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与近端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锁定件与远端连接件连接;所述锁定装置被配置为当支架径向膨胀至预定尺寸后,所述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配合锁定;从而使支架径向膨胀后还依然能够保持形态的稳定性和径向支撑性能,以更好的满足封堵治疗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腔封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疗系统及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有诱发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数据显示,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90%以上心源性血栓形成于左心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对左心耳进行封堵可以有效地预防因心房颤动而造成缺血性中风的风险。自2001年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事件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其在国内外临床应用发展迅速,已成为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重要方法。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左心耳封堵器械不断问世,更好地满足了临床需求,提高了手术疗效和安全性。
现有技术中用于左心耳封堵术的封堵器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Watchman为代表的笼状封堵器,其特点在于,一体化切割成型的自膨胀框架,周围有锚定部钩,心房面覆盖多孔渗透膜,使用时置入左心耳腔体内起封堵作用。另一类是以LAmbre为代表的双盘式封堵器,其特点在于,由一个定位盘和一个封堵盘连接构成,使用时以定位盘嵌于左心耳内,起到铆定的效果,且也可能起到一定的封堵作用,然后主要依靠贴合在左心耳口的封堵盘起到封堵的作用。目前两种封堵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主要由镍钛合金制成,一旦植入人体内将伴随患者终生。由于这类材料不能降解,长期植入会和人体组织发生炎症、凝血等反应,甚至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此外,还有可能存在以下风险:(1)镍钛合金为不可降解的金属材料,虽然其生物相容性已得到了论证,但永久植入的远期风险仍无法完全预计和控制;(2)左心耳封堵器永久留存在心脏中对人体的安全性缺乏长期随访资料;(3)镍析出、过敏等并发症尚无明确的科学论证。另外,当左心耳口被完全内皮化后,左心耳封堵器就失去了作用,完全没有在体内存留的必要。因此,理想的左心耳封堵器应该为左心耳口的内皮化提供一座临时搭建的桥梁,在完成内皮化后被机体降解,使左心耳封堵最终完全由自身组织完成,从而避免异物存留而带来的远期并发症和安全隐患。为此,现有技术中也提出了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这种可降解封堵器的使用还不广泛,主要原因在于可降解材料无形状记忆能力而无法自膨胀至预定形状,即使通过一定手段使其膨胀至预定形状,但在脱离外力后也不能保持预定形状,从而难以实现有效、稳定封堵的问题。不仅于此,现有的不可降解封堵器虽然能自膨胀至预定形状,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受力形变而难以保持形态的稳定性和径向支撑性能,影响封堵效果。此外,心脏缺损或其他环境中的封堵器或也有同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系统及医疗装置,解决封堵体腔用的支架在体腔内膨胀后无法保持形态的稳定性和径向支撑性能的问题,从而实现有效且稳定的封堵,提高此类手术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医疗装置,包括支架、近端连接件、远端连接件和锁定装置;所述近端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支架的近端,所述远端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支架的远端;
所述锁定装置包括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与所述近端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锁定件与所述远端连接件连接;所述锁定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支架径向膨胀至预定尺寸后,所述第一锁定件和所述第二锁定件配合锁定。
可选的,所述锁定装置为卡扣式锁定结构,所述第一锁定件和所述第二锁定件中的一个具有卡扣,另一个具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佐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佐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676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